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

如题所述

1、背水一战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

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

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

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

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2、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车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

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5、韩信木罂渡黄河

魏王豹是秦亡之后项羽封王时所立,以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为都城,管辖河东郡。刘邦还定三秦之后,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渡黄河向东扩展,魏王豹顺应大势,不战而降,归顺汉王,并带兵随汉王东进讨伐项羽。

后来,汉王东征受挫,魏王豹托词亲属有病要回去探视,便离开汉王。回魏之后,他立刻关闭黄河东岸渡口,断绝与汉的来往,重新投向楚霸王

刘邦看到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区十分重要,从魏国西进可以威胁关中,南下可以截断汉军粮道,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夹击之势。

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刘邦先派郦食其前去劝说魏王豹归顺汉王,并许诺封以万户之邑,却遭到魏王豹的断然拒绝。刘邦见劝说无效,准备向魏王豹发兵,便向郦食其了解魏将领的情况。

刘邦问:“魏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是柏直。”刘邦说:“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能抵挡韩信!”又问:“骑兵将领是谁?”回答:“冯敬。”刘邦说:“是秦将冯无择之子,虽然贤能,也不能抵挡灌婴。”

又问:“步兵将领是谁?”回答:“项它。”刘邦说:“不能抵挡曹参。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于是,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伐魏。

韩信在出兵之前,也找来郦食其了解魏将领情况。他听说魏王豹不用有战斗经验的周叔为大将,却用没有经验的柏直,心里就有了对敌之策。他分析魏必然凭借黄河天险,扼守黄河主要渡口,采取固守的战略,进行持久作战。

所以,他审时度势,针锋相对地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决定用奇袭的战术一举击破魏军的防线。汉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岸边。

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 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

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 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

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

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魏王豹闻讯大惊,急忙回师救援,但军心已经大乱,难敌汉军的冲击,全军遭重创后被迫向东退却,韩信率领汉军乘胜追击。

九月,汉军在东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俘虏了魏王豹,韩信兵不血刃进入魏都平阳。随后,韩信又分兵平定了河东52县,在黄河以东置河东郡。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后,消除了魏对关中和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对减轻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胯下之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背水一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多益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木罂渡黄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拔帜易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4

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车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

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得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9
有关韩信的成语和历史典故
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元勋,他是历史上在最短时间内、消灭和打败敌方数量最多、并且占领敌方城池和土地最多的军事家,在某人所著的<<中国古代军事家排行榜>>中,共排列了三十位中国古代军事家,第一是孙武,第二是吴起,第三是唐朝的李靖,韩信被列第四位,诸葛亮列在第二十三位,有关他的成语和历史典故也很多,他们是:
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背水一战。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韩信典兵,多多益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下面我一一做个简单解释:
一、 跨下之辱:
韩信小时侯只知道读书和练武,梦想将来成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军,后来,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而韩信却不会挣钱,缺乏自立生活的本领,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经常到别人家去混饭吃,他衣衫不整,却背着一把宝剑,像个武士侠客似的,淮阴城里一伙少年看着他老不顺眼,就取笑他说:“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穷不像穷,富不像富,还成天背着把宝剑,像个啥样子?你还是把那宝剑摘下来吧!”
韩信也不与他们计较,这伙少年见韩信老实,就欺负他,其中有一个屠夫的儿子,是个无赖,对韩信说:“你老背着宝剑,好像很厉害,而我看你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拼一拼吗?你要是敢,就拿宝剑来刺我,要是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说着,他就在大街上撑开双腿,韩信把他上下打量了一会儿,就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全都笑开了,韩信也尴尬的笑了笑,走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给韩信起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
其实,韩信是有能力杀掉那个无赖的,但是,如果杀了他,韩信就得抵命,至少也得判刑,那样,韩信的伟大理想就无法实现了,所以韩信不与这个无赖一般见识,钻就钻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奇特的人物与一般人的想法和认识是有很大差别的!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也是意志坚强者的素质之一。
所以,“跨下之辱”这个历史典故,常常是指:忍受眼前的屈辱,是为了将来成就伟大的事业。
二、 箫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后,带兵进驻了汉中,而刘邦的兵都是山东人,他们不愿长期呆在四面环山的汉中盆地,到了汉中不久,就不断有人开小差,甚至有一些将军也不告而别了。韩信是在刘邦当了汉中王,把进入汉中的古栈道烧了以后,一个人单枪匹马、步行翻过人迹罕至的秦岭天险来投奔刘邦的。来了以后,人家只给了他一个很低的小职位,后来他见到了箫何,箫何发现韩信不是一般、二般的人才,随后,箫何又找韩信交谈了几次,确信韩信是一个非凡的人才,才能远在刘邦的其他将军之上,要打败项羽、夺得天下,非他莫属,就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请刘邦让韩信作大将军,可刘邦却说:“钻裤裆的还能做将军?要是拜他为大将军,不但三军不服、诸侯取笑,就是项羽听了,也会说我是瞎子,请丞相以后别再提了”。
韩信原先是在项羽军中效力,是一个帐前执戟,他也曾给项羽提过建议,却得不到项羽的重视。所以,他离开了项羽,翻山越岭、不远千里来投奔刘邦,却得不到重用,他越来越感到苦闷,左思右想,决定离开。
那一日,天刚蒙蒙亮韩信就出发了,在他走出五、六十里路以后箫何才得到报告:韩信出走了,不知道干什么去了,箫何一听急得直跺脚,说:“真让他给走掉了,这还了得?”立即带领几个随从骑快马追了出去。箫何一路上边打听边追,从早晨追到天黑,追得人困马乏,想住下来等天亮后再追吧,又怕明天更追不上,好在那天晚上月光很明亮,箫何在月光下又追了一阵子,转过一个山腰,下了一个山坡,前面有一条河流,泛着银光,远远就看见一个人拉着马在河边来回溜达,那正是韩信,箫何大声呼叫“韩将军,韩将军!”来到韩信跟前,箫何气呼呼地说:“韩将军,你也太绝情绝义了吧?”韩信呆呆地望着他,不说话。
箫何说“咱们一见如故,够得上朋友吧?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急得我好苦啊,走!快跟我回去”, 韩信向箫何行了个礼,流下了眼泪,可还是不说话 。箫何又跟韩信说了许多话,韩信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摇摇头,末了,叹了口气,说:“我一辈子忘不了丞相对我的情义,可是汉王他......”说到这儿,韩信又停住不说了。这时,夏侯婴也赶到了,两个人好说歹说,硬要把韩信拉回去,最后,他们说:“大王要是再不听我们的劝告,我们三个一块儿走,好不好?”韩信这时也很受感动,说:“你们这么瞧得起我,叫我说什么好呢?回去就回去吧,我就是死在你们手里也甘心了”。
他们第三天才回到南郑县,萧何把韩信安排在丞相府便急急忙忙去找汉王。萧何去追韩信后,刘邦得到的报告是:萧何也跑了,所以,刘邦一见到萧何就把他大骂一通,然后,刘邦问:“你说你追谁去了?”萧何说:淮阴人韩信哪,刘邦说:十几个将军都跑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你为啥偏偏要去追他呢?萧何说:将军有的是,容易找,可韩信是国家一等一的人才,哪儿去找?要打天下,非韩信莫属,如果大王愿意在汉中一辈子当王,那韩信就没什么用,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韩信不可。
话说到这种份上,刘邦的气也不盛了,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谁愿意在这里老憋着?
萧何说:那就赶快重用韩信,不然的话,他还要走的。刘邦说:那就请他做将军。萧何说:请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刘邦一向信任萧何,萧何这么坚决地、三番五次地推荐韩信,他不得不认真地考虑一番,就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军!萧何说:这才是大王的英明,国家幸甚、幸甚!
说着刘邦就要招韩信来晋见,萧何皱着眉头说:大王素来不讲礼貌、慢怠大臣,拜大将军是何等重要的事情,不能像唤小孩子一样把他叫来,大王应该择吉日、斋戒、沐浴,在广场上修一个大台子,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才对。刘邦说:那好,就依着你说的去办吧。
三,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栈道,就是在悬崖半空中凿上洞,插入横的木桩,再在两个横木之间担上一根根木椽,而建造的一种道路,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修建栈道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很高的技术性。
栈道是关中进入汉中的唯一道路,修建起来极其艰难,刘邦过了栈道后,为了使项羽相信他不再有夺取天下的野心,就烧毁了古栈道,表明他呆在汉中不再出来了。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与韩信恳谈了几天,对韩信的见解非常佩服,只恨没有早点拜韩信为大将军。于是他们就准备东征,韩信派周勃和樊哙带一万人去修复栈道,自己与汉王带领大军悄悄地离开了南郑县。原来,韩信到汉中来的时候,栈道已经烧毁,他投奔刘邦来的时候,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碰到一位砍柴的老大爷,向他打问到南郑去的路,老大爷说:“到南郑去的路已经不通了阿!”,韩信央求老大爷说:您看还有没有其它的道,远一些也行,老大爷挠着头皮说:“以前是有一条道,是走陈仓的,可那不是路,很难走,还有野兽,我三十年前走过,已经多年没人走了”。韩信就请老人把这条道怎么走详细说一边,老人家就把这条道怎么怎么走,仔细地说了一大箩筐的话才说清楚,韩信则一一记住,拜别了老大爷,向陈仓走去,陈仓在原来宝鸡县的南面。功夫不负有心人,韩信最终走到了南郑县。
这次韩信带领大军走的就是他当年来汉中时走的路。项羽封的雍王章邯,得知汉王图谋东征,正在修复栈道,就调集重兵把住了栈道的东口。就在章邯认为栈道修好还早着呢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在西边巡逻的士兵来报告:汉王的大军已经打到了陈仓,章邯半信半疑:栈道还没修好,难道汉军是长翅膀飞过来的?章邯急忙带兵去抵御汉军,归心似箭的汉军把章邯打得大败。
四,背水一战:
韩信带兵攻打赵国时,赵国的相国陈余率领二十万军队在河北省的井陉口布防,韩信所带军队只有三万人,在距离井阱口三十里处驻扎。当天晚上,韩信派两千名骑兵每人各执一面汉军的旗帜,埋伏在可以看得到赵军营寨的山腰上。第二天早晨,韩信带领大军渡过绵河,与赵军摆开了阵势,人称“背水阵”,赵军一看,哈哈大笑:他们笑韩信不懂兵法,在这种地方布阵,一旦败了,便无路可逃。韩信与张耳指挥军队向赵军进攻,赵军出营迎战,赵军在数量上占优势,汉军渐渐支持不住,扔了战鼓和旗帜,向河边退去,赵军见自己获胜了,全营的士兵都跑出去捡汉军丢下的旗子和鼓,这时,在山腰上埋伏的两千汉军骑兵冲到赵军营寨,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而退到河边的汉军,看无路可退,便奋力杀向赵军,赵军正与汉军拼杀,忽然发现自己的营寨全是汉军的旗帜,知道营寨已被汉军占领,顿时慌乱起来,被汉军前后夹击、杀得大败,汉军杀了赵军主帅陈余和赵王,灭掉了赵国。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意思是说:断掉自己的后路,使自己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获得生路,它与项羽的“破釜沉舟”有着异曲同工之意,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五,十面埋伏与四面楚歌:
刘邦召集各路兵马汇集成皋、荣阳一带,共有五十多万兵马,由韩信统帅,准备围歼项羽的楚军,楚军只有十万人。韩信知道:楚军要比汉军英勇得多,所以,韩信选择好了一个围歼项羽的好地方--垓下,然后,派李左车的一个心腹,假投降到项羽帐下,把项羽骗到了垓下。接下来把楚军层层包围住,号称“十面埋伏”,随后,向楚军发起轮番进攻,楚军杀败一层汉军又攻上来一层汉军,这种车轮战术使得楚军疲惫不堪。到了晚上,张良又利用英布率领的九江地区的士兵会唱楚国歌曲这一特点,让他们教会了其他汉军也唱起了楚歌。楚军听到家乡的歌曲后,思念家乡,在内务粮草、外无援兵的被围困情况下,悲从心起,对胜利失去了信心,开始大批逃亡,张良命令汉军:见到逃亡的楚兵不许阻拦。虞姬在听到楚歌以后,急忙把熟睡的项羽叫醒,项羽一听汉军在唱楚歌,说:完了,刘邦可能已经打下了楚国,不然,汉军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楚兵呢?最后,就连跟随项羽多年的将军,比如季布、钟离昧也逃走了,楚军士兵只剩下一千多人,就这样,楚军在听到汉军唱起楚歌以后--垮掉了。
所以,“十面埋伏”就是重重包围圈,“四面楚歌”的意思就是:一股势力已经到了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最后处境。
六,韩信典兵,多多益善:
有一天,汉高祖刘邦与韩信随便闲聊,谈到了楚汉各位将军的才能,说起了各人的优点和缺点,各人打仗如何如何、能带多少兵,等等,这时,韩信已经被从楚王贬为淮阴候以后了,刘邦谈话的目地是想知道韩信是不是已经对他心服口服,可惜韩信不理解刘邦闲谈的用意,还真把自命不凡、才华出众的思想表露出来了,刘邦问了韩信这么一句话:“那么你看寡人能带多少兵呐?”韩信回答:“陛下可以带十万兵”,刘邦很不高兴地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啊?”韩信说:“我吗,那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刘邦反讥道:“多多益善,那你怎么被我逮住了?”韩信这时才察觉自己说走了嘴,急忙修正道:“皇上虽不善于带兵,但却善于带将军,所以,我被皇上逮住了。而且,皇上是上天注定的,不是人的力量及得上的”。
韩信确实有“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指挥才能,而刘邦带领五、六十万军队,却被项羽的三万人打地狼狈逃串,一仗就被项羽消灭四、五十万人,连他的父亲和夫人都被项羽俘虏了。项羽确实有万夫不挡之勇,项羽的楚军也的确勇猛,所以,在消灭项羽的垓下之战中,韩信指挥彭越、英布等四路兵马,五十多万人,给项羽设下十面埋伏,一举消灭了项羽兵团。
韩信不像一般的古代大臣那样会阿谀奉承、顺情说话,大凡有才华的人,一般都比较有个性,或者是不善于交际和搞关系,因为他们是凭工作上的真本事自立,而不是靠溜须拍马取悦人心。
后人在赞扬某某人的领导才能时,有时候会说:某某人是韩信典兵,多多益善。
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们知道: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个军事天才,并三番五次地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在韩信出走后,萧何又急忙去追,从上午一直追到半夜,演绎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最后使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不负萧何的厚望,为刘邦打败了项羽,成就了汉王朝四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王朝,同时也可以说:萧何使韩信成就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
而在吕后阴谋杀害韩信时,也是命令萧何去骗韩信进宫的,萧何为了自保,便助纣为虐,充当了吕后的帮凶。当时刘邦带兵去镇压陈豨造反,由吕后主持朝政,而吕后历来对韩信不怀好意,韩信当时称病不上朝,萧何来请他进宫,说:陈豨叛乱已被平定,陈豨已经被杀,皇上快回来了,大臣们都进宫向皇后贺喜,你不去不太好吧?韩信想:有萧丞相陪着,不会有事的,就随萧何来到长乐钟室。而萧何是忠于皇帝、并且惧怕吕后的,是他们合谋逮捕了韩信,吕后杀害了韩信,并且灭了韩信的三族,所以,后人才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
http://tieba.baidu.com/f?kz=411881784 这个贴吧很全面的哦~
第3个回答  2021-04-06
关于韩信的成语有:胯下之辱,背水一战,一饭千金,解衣推食,战无不胜,国士无双,十面埋伏,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等
第4个回答  2021-04-06
胯下之辱【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一饭千金。【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