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办法求子?

用什么器物或者风俗都行

    撒帐

 

撒帐婚仪起源于汉朝。《事物原始》说:“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

电视剧《甄嬛传》中,嬛嬛承宠归来,回到寝殿时,四郎就给了她一份撒帐之礼的惊喜——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铺撒在榻上,祈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百子图

 

百子的典故最早出于《诗经》,是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的。传说周文王有很多的儿子,而且不是一般的多,等到路边捡个雷震子的时候,他已经有九十九个儿子了,加上雷震子这个雷公嘴,正好一百个,所以说文王百子。中国古人的观念是生得越多越好,“子孙满堂”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最主要的表现,“周文王生百子”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画面常用谐音谐意,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

《百子图》的画面以春、夏、秋、冬四时为序,以儿童时令游戏为内容,勾画出一个个有声有色的儿童嬉戏场面,具有极强趣味性。所绘人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服饰色泽艳丽,线条流畅。每幅画面景物并不多,清新秀美,因时写景,给人四季分明之感。树木花草多以点画,简洁而不烦乱。廊亭屋宇虽仅寥寥几笔,四壁门窗、屋脊阶台,却都交代的十分清楚,且立体感很强。

图册画法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工笔绘画手法,而且也融入了西方几何透视之技法,色调清雅,层次清晰,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的画页绘制出了一幅幅天真童趣,令人回味无穷。

(图片来源:馆藏国礼)

 

    摸门钉

 

摸门钉,亦称“抹金铺’。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河南、北京。上元之夜,妇女出游’走百病,年轻已婚妇女,必到正阳门摸城门上的饲订,曰“宜生男’。

门钉,就是加固城门之钉,模门钉风俗大概在清代才出现,究其原,“钉”和“丁”谐音,古汉语中“丁”指男人,如“壮丁”“丁口”等,“门”又音“问”,这样“门钉”就变为“问丁”,也就是祈求男丁之意了。清代,北京妇女每逢正月十五一定要去正阳门模门钉。

 

    观音送子

 

送子观音观音是随着佛教而进入中国的。观音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观音的性别由男性变为了女性。

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但民间崇拜她,却主要不是由于她那些众多的虚幻的法力,而是在于她能送子。至近现代,人们赋予了观音送子的职能,世音所传她的灵验,则少有救苦救难,而多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观音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观音送子的观念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更多内容可参考:http://weibo.com/3708427302/profil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2
拜送子观音,或者找各种人脉拿偏方。
第2个回答  2013-09-02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来自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3-09-02
去寺庙烧香拜佛,或者是求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