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面人之初性本善后面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人之初性本善后面一句是: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刚刚出生的时候,禀性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因为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扩展资料

性相近,习相远的出处是《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其中,性是指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 习是指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

关于人性,自古就有很多争论。性善之说出于孟子,当时与孟子论性的学者有告子等人,在孟子告子篇里,告子曾提出不少难题来问孟子;与孟子相反的则为荀子的性恶说。荀子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善性恶两说理论,终战国之世,无人提出第三说,直到西汉,始有扬雄发表另一见解,他在法言修身篇里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即扬子提出的善恶混之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字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2

后一句是性相近,习相远。性:本性,习:习惯。意思是,本性都是差不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人与人相差就变得很大。

扩展资料:

性本善,是指人性本无善恶而习有善恶,极少数人本性或善或恶,后天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对于绝大多说人来说,其习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且有易于流于恶的倾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来是易于改变的,所以他们后来才会有巨大差异,这是后天形成的。没有哪个坏人是天生注定的,只是因图一时享乐,经不住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参考资料:三字经——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4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0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5-0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