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叫他做什么都不做,反正就是和大人对着

十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解决方法如下:

1,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10,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现在的家长朋友们工作都是比较繁忙的了,因此往往是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自己孩子的了,就会让爷爷奶奶去照顾孩子了,但是老年人往往是会对孩子过于娇惯了,这样的做法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不听话的情况,那么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一起看看如何教育吧。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现在普遍出现一种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护着。当遇到这种局面时家长们必须要有共识,要大家一致。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有人护着,他们就会不懂是非观念,更加变本加厉。相反,在没有护着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冷静下来,所以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一定要达成共识才行了,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好,所以在这时候就要采用沟通交流的方法,家长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谈一下,了解其原因,而慢慢给予开导教育。

世界上是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平时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总不能平心静气去了解,而是打骂了事。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听话了,同时还会导致家庭关系受到影响了,其实家长应该每天抽些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和孩子一起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上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了不听话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发现孩子出现不听话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了,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了,所以我们就要注意及时的去把问题解决了,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健康的解决掉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哦。

第2个回答  2020-09-18

育儿先育己,爸爸妈妈常常会发出疑问,为啥孩子就是不听我的话?其实,让孩子听话并不难,只要你用对了方法。

我们来看看昨天留的题目:选择A还是B呢?

A.再次递给孩子手电筒,并严厉地重申:“小心,别磕坏屏,要不不给你玩了!”

B.“哦,我知道你还想要。但今天你磕了手电筒,说明你今天不具备能力把握好它,今天不能再给你了。等你长大一天,明天,也许你就有能力把控它了。明天我再给你。”

这种情况每个当爸当妈都会遇到:你交给孩子一样新的工具或者是日常用品,告诉他这个东西怎么使用,在使用的时候不可以做什么,但是孩子拿到手里偏偏就做了不可以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我们来看看,选A的家长估计会在心里想,孩子没有受伤就好,手电筒也不危险,孩子那么想要,别对他那么苛刻了,下次再好好教育他。刀子嘴豆腐心啊,说的就是我们。嘴上说得再严厉,行为上还是会顺从孩子。言行不一致的家长,以损害自身信誉度的方式,哄得孩子短时间的开心,同时也降低了孩子对家长所说的话的信任。

我更愿意选B,不去责备他,而是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告诉他明天他有希望得到这个手电筒。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让孩子明白人们都得遵守规则,世界不是按照他的意愿运转而是有其必然的规律;鼓励孩子按照规律去做事情,更能够实现他的需要。同时讲原则又不伤害孩子的话语,能更好地维护父母的信誉。当你有了信誉,孩子才愿意听你的话。

实际上,孩子0到6岁是他一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稳定的规则来给他内心的安全感。孩子不怕被管教,只要你能言行一致,立住规则,正好和他的安全感相切合。孩子是很愿意臣服规则的。

相反,如果规则像弹簧一样,只要孩子一用力,弹簧就往后缩,那么他会不断地试探,看看规则的底线在哪里。

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温和而坚定地守护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享受自由。

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一步步地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比如,去超市的时候给他权利选择买一样他最想要的东西;等到2岁3岁,可以给他每个月选择买一件大型玩具的权利;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让他自己规划、支配这一年的压岁钱。。。

孩子在和规则的相处中变得成熟,他会学会在规则中运用自己的权利。

当孩子越来越相信规则的时候,就能独立思考,敢于自己做主,并充满勇气地面对外面的社会。

千万不要像虎子妈一样,正话反说。虎子妈看到儿子沉迷游戏,又觉得用强硬的方法打压他可能没太大效果,思考再三,她决定跟儿子聊一聊。和儿子商量之后,母子俩定下这个规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适当的玩游戏。她想儿子应该可以管好自己。

结果到了周末,儿子竟然从上午开始到晚饭时间都坐在电脑前。她让儿子睡午觉,儿子不睡。到了吃晚饭时,才离开电脑。虎子妈憋了一肚子火,对儿子说:“你不用吃饭了,拿电脑当饭吃吧!”儿子不知所措,呆立在原地。虎子妈继续吼道:“你去继续玩电脑啊,电脑比你吃饭睡觉重要!”说着,推搡起儿子来。儿子一下子哭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去厨房了,等她出来一看,儿子竟然又回房气定神闲地玩电脑了!这瞬间引爆了虎子妈的神经,她冲过去对着儿子一顿骂。“你以后不用吃饭,不用睡觉,就抱着电脑过去吧。从今天开始就不要闭眼睡觉了,我看看你能玩多久!”儿子吓得大哭,:“不要啊妈妈!”“你不是很爱玩吗,让你玩个够!”儿子满眼是泪,委屈地喊:“是你叫我玩的,我不玩了,你推我去玩的!”儿子说着,嚎啕大哭起来。

孩子把妈妈的话当了真,妈妈说可以适当玩游戏,他可能并不明白玩多久是“适当”,一玩就是一天。当妈妈说不让他吃饭,让他继续玩电脑,他就真的去玩电脑了。孩子对父母的话语充满信任,他们还不懂得怀疑父母的话对不对,他们也听不出父母的话里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要定规则,一定要清晰明了,比如,玩一个小时电脑是适当,玩一天电脑就是不恰当。如果我们要对孩子表达不赞同,就用温和的语气描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混淆孩子的判断力。不然孩子不但搞不清楚你的意图,恐怕以后也会对你的话语逐渐失去信任。

育儿就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祝福爸爸妈妈们都能达成所愿。

如果觉得有用,请点个关注。有问题请留言。

第3个回答  2020-09-18

为什么要让孩子听话呢?你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比较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家长总让孩子听话,你就敢保证你让他听的话都是正确的话,我觉得教育不只是这样的,你应该让他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不是当一个仅仅听话的孩子,可能你对教育有什么误解吧。

对于进入叛逆期的孩子,你应该充分了解他的心里,他们不是不讲道理,可能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道理说明这个世界。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乐于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这样很容易出现冤枉孩子的情况。在遇到孩子一直坚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问一下他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他的理由很合理,那么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去做这件事情,如果不合理,家长要好好的跟孩子解释,平心静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听进去道理的,对于一些听不进道理的孩子,做家长的不能一味的把自己放于比较慈爱的位置,要学会恩威并用。比如,当孩子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不要上前与他搭话,可以在一旁偷偷的观察,或者做别的事情故意不去理他,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放弃这种方法。等他冷静下来以后,家长可以上前跟他讲道理,这个时候,孩子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尽量避免发火,即便有火也不能以这种方式发出来,必须要讲道理,一开始或许会不听,但是长久下来,就会产生效果。很多孩子都是你越骂他,他越叛逆。

第4个回答  2020-09-18

家长说一不二

家长是孩子人生行程中的教练,既然是教教就要教练的姿态出现,教官练兵口号不喊第二遍!

如孩子早上上学,许多家长都是纠结的很,催催催,出个门需要千呼万唤。

晚上与孩子好好商量,如何处理早上上学纠结问题,明确准时上学是孩子的分内事,迟到了只有惩罚孩子,而不是家长,所以理应由孩子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家长配合,如晚上整理好书包,早上起床几点,设闹钟另加家长到时叫一声,几点吃饭,家长准备好,几点出门。认真讨论,孩子认可约定,家长只要提醒一遍就行。孩子都怕落后,在学校被批评也不是好受的,他了解到家长只说一遍,不再催二遍了,他自己的警惕性就更高了,随时会提醒自己别迟到别迟到。

家长与孩子共同商议一些约定,就能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也更利于他们接受方案。

现实生活中,总是在强调,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和孩子耐心沟通,共同解决。可实践证明都是家长在一味地以自己的思维判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是对的,根本就不能做到和孩子交流想法,共同作出决定,而孩子只有服从的份。

家长不能总是在发号施令,也需要适当地做个聆听者,不能控制孩子的想法,但能给孩子正确的建议。

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才不会出现隔阂,即时出现了,也能及时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