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头发是怎么回事,是生病吗,还是身体缺少什么元素?

尤其是洗头发的时候,常发现会掉头发,这是生病还是正常新陈代谢?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好吗?

脱发的原因与营养有关,与精神紧张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也有很大关系,可查血微量元素,平时不要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在脱发的地方经常用生姜擦一擦,可促进头发生长,饮食营养要全面,适当多吃些硬壳类食物,适当吃些黑芝麻。
1)引起“脱发”的原因及对策:
1.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皮肤及毛发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代谢期主要在晚上特别是晚上10时到凌晨2时之间,这一段时间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发正常新陈代谢。反之,毛发的代谢及营养失去平衡就会脱发。
建议:尽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于6个小时,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常吃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腻及含糖高的食品。
2. 避免过多的损害
染发、烫发和吹风等对头发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染发液、烫发液对头发的影响也较大,次数多了会使头发失去光泽和弹性,甚至变黄变枯;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对头发造成损害,使头发干枯变黄;空调的暖湿风和冷风都可成为脱发和白发的原因,空气过于干燥或湿度过大对保护头发都不利。
建议:染发、烫发间隔时间至少3--6个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晒,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护。
3. 洗头及梳头
夏季可以每周3--7次,冬季可以每周1--3次,洗头时水温不要超过40℃,与体温37℃接近。不要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因这类洗发剂的脱脂性和脱水均很强,易使头发干燥、头皮坏死。
建议: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无酸性天然洗发剂,或根据自己的发质选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选用黄杨木梳和猪鬃头刷,既能去除头屑,又能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4.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虑不安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
建议:对于女性而言,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头发会光泽乌黑,充满生命力。男性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做松弛体操等,可消除当天的精神疲劳。
5. 另外,家中宠物身上容易有霉菌感染,如果又喜欢跟宠物同枕共眠,就很容易造成头皮感染,出现红、痒、脱屑以致于掉头发;另外,还有一种是发生在头皮的脂漏性皮肤炎,会出现与头癣类似的症状,但不会掉头发。
6. 其实也有可能是雄性秃,想要知道自己的头发是不是掉得特别多,有一个很简单的“拉发实验”;民众可以轻拉自己的头发六到八次,然后看每次拉下来的头发有没有超过三根,如果有,就表示头发毛囊有比较脆弱,应该要多加注意。
2)出现“脱发”症状的诊断:
脱发情况须先诊断是病理性还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如担心是健康有问题,最好还是请专业的皮肤科医师帮忙诊断,如果本身头皮比较油腻,建议改用清爽型的洗发精改善发质。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若是男性脱发,主要是前头与头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前头与顶部的头发稀疏、变黄、变软,终使额顶部一片光秃或有些茸毛;女性脱发在头顶部,头发变成稀疏,但不会完全成片的脱落。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两种原因:一是血热风燥,血热偏胜,耗伤阴血,血虎生风,更伤阴血,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毛根干涸,或发虚脱落;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加之恣食肥甘厚味,伤胃损脾,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则表现粘腻而脱落。
3)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脱发”的偏方、秘方:
1. 取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2. 用白矾、郁金各等分。将白矾、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3. 取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
此法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
4. 用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永不脱落,而且光润。
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5. 取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入汤洗头。
本方尤适用于妇女脱发。
6. 用车前草200克,米酷适量。将车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后用该药醋外涂患处,每日2--3次。
7. 取黑牛胆1个,槐豆适量。将槐豆装入有胆汁的牛胆内装满,浸透槐豆即可,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
8. 用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9. 取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然后浸泡入酒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人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以药棉蘸药酒,涂搽脱发区,每日搽3--4次。
本方尤适用于神经性脱发。
10. 用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1
头发有它自己的寿命,长到一定长度,寿命到头了,它自己就老死,自然会脱落下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给你点建议,尽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于6个小时,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减少染发,烫发和吹风。洗头和梳头也要注意,夏季可以每周3至7次,冬季可以每周1至3次,洗头时水温不要超过40℃,与体温37℃接近。不要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因这类洗发剂的脱脂性和脱水均很强,易使头发干燥、头皮坏死。
第2个回答  2013-09-04
1、由于铁是黑色毛发形成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患缺铁性贫血时,头发可从黑色变为褐色,这相当于毛发营养不良。2、动物实验中观察到营养缺乏包括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A、B1、B2、B6、叶酸、泛酸或缺铜、锌等微量元素,可使鼠毛变白,人的头发稀疏变细、干燥和色素减退。3、头发的颜色与遗传有关,能通过检查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解释。黄种人头发呈黑色,内含微量的铜和铁;印地安人的头发呈红棕色,含有铜和钴,而红色毛发的形成与蛋白、铁和不同于黑色素的生色团共同松成的“毛发铁色素”有关。

建议:尽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于6个小时,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常吃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腻及含糖高的食品。
避免过多的损害
染发、烫发和吹风等对头发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染发液、烫发液对头发的影响也较大,次数多了会使头发失去光泽和弹性,甚至变黄变枯;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对头发造成损害,使头发干枯变黄;空调的暖湿风和冷风都可成为脱发和白发的原因,空气过于干燥或湿度过大对保护头发都不利。
建议:染发、烫发间隔时间至少3—6个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晒,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护。
洗头及梳头
夏季可以每周3至7次,冬季可以每周1至3次,洗头时水温不要超过40℃,与体温37℃接近。不要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因这类洗发剂的脱脂性和脱水均很强,易使头发干燥、头皮坏死。
建议: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无酸性天然洗发剂,或根据自己的发质选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选用黄杨木梳和猪鬃头刷,既能去除头屑,又能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虑不安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
建议:对于女性而言,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头发会光泽乌黑,充满生命力。男性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做松弛体操等,可消除当天的精神疲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0
  脱发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 由于毛囊受损造成的永久性脱发,和由于毛囊短时间受损造成的暂时性脱发。永久性脱发即常见的男性秃顶。在某些欧洲国家,男性的秃顶率高达40%。
  永久性脱发(即男性型脱发)的掉发过程是逐渐产生的。开始时,头前额部的头发边缘明显后缩,头顶部头发稀少;然后逐步发展,最后会发展到只剩下头后部,头两侧一圈稀疏的头发,其主要原因有三:遗传因素,血液循环中男性激 素的缺乏或失调;过于肥胖。
  另外,多种皮肤病或皮肤受伤留下的疤痕,天生头发发育不良,以及化学物品或物理原因对毛囊造成的严重伤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暂时性脱发往往是由得了发高烧的疾病引起的。不过,照X光、摄入金属(如铊、锡和砷)或摄入毒品、营养不良、某些带炎症的皮肤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等也可造成暂时性脱发。
  男性型脱发的治疗方案有两种。
  第一种是毛发移植,就是把还长头发地方的头皮的毛囊移植到不长头发的地方,即:从头后部移到前部。
  第二种方法是局部敷药。常用米诺西地外敷,能有效阻止多种原因引起的继续脱发, 促进已秃或头发稀少部位的头发再生。
  1、脂溢性脱发:常常出现在中青年身上,表现为头皮上有较厚的油性分泌,头发光亮,稀疏而细,或者头发干燥,头屑多,无光泽,稀疏纤细。
解决办法: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内服维生素B6、B2等。
  2、病理性脱发:主要由于病毒、细菌、高热对毛母细胞有损伤,抑制了毛母细胞正常分裂,使毛囊处于休克状态而导致脱发,如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
解决方法:多休息,身体康复或停药后头发会重新长出。
  3、化学性脱发:有害化学物质对头皮组织、毛囊细胞的损害导致脱发
解决办法:不使用刺激性强的染发剂、烫发剂及劣质洗发用品。
  4、物理性脱发:空气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辐射等原因导致的脱发。
解决办法:不要使用易产生静电的尼龙梳子和尼龙头刷,在空气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戴防护帽并及时洗头。
  5、营养性脱发:消化吸收机能障碍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解决方法:加强营养,多吃蔬果、海带、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脱发: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废物,堵塞毛囊导致脱发
解决方法:少吃油腻重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7、遗传性脱发:脱发也是有遗传性的,一般男性呈显性遗传,女性呈阴性遗传。
第4个回答  2013-09-04
胱氨酸缺乏是头发脱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