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读的英语学习习惯

如题所述

一、提出预习要求,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生学英语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且又年龄小,自觉性、主动性都不如中学生好,再加上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少,这些都给小学生的预习工作带来不便,但这些不能成为他们不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理由,毕竟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当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预习新课内容,就要有计划地留有预习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当然预习的要求要适宜,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了解新课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想要知道单词、句子和课文,就会主动地听录音,张口跟读或是请教懂英语的人,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促使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获得教师的肯定会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可以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既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注意规律,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因此小学生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好与不好,与他们在课堂上是否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有直接的关系。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严守纪律,专心听讲。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打开学生的注意这扇门,组织和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提高他们课堂听课效率的关键。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学会运用注意规律,充分运用最佳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注意力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并配以适当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这样更能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听唱英语歌曲,做游戏,比赛,进行英语表演,画简笔画,猜谜,讲英语故事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运用记忆规律,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如果所学的新内容不能及时得到复习,则会很快遗忘,而且相隔时间越长,遗忘率越高。因此,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可以更牢固、更熟练地掌握所学全部内容。小学生虽然有爱模仿,记忆力强的特点,但他们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这时需要家长能及时督促孩子进行课后复习。小学英语的课后复习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口头复习任务,即朗读背诵课文并用课文中的句子和别人交流。这项任务可以培养小学生自觉在课后坚持朗读、背诵课文的习惯。学生只有
长期自觉地运用听读法模仿并跟读录音,正确性模仿、熟读课文,坚持多听、多读、多背,才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二是书面复习任务,即抄单词、句子或完成练习题。在课堂中,教师应严格按照书写要求认真做好示范,课后项任务要求学生美观端正,字迹要整洁干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的好习惯,使学生能正确书写英语单词、句子、文章,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此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书写竞赛等方式,选出书写较好的张贴在班级墙上,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书面学习任务出现的共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这样学生印象比较深刻,效果也更理想。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小学生学好英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后良好习惯的坚持。所以,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家长都必须十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印度谚语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如果教师能把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好习惯,掌握好学英语的“金钥匙”,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终生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4
每天可以带着他看一些英语电影,如果是家长,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联系用英语对话,往往家长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你爱学习,孩子自然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