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指60岁,30.40.50指什么

花甲之年指60岁,30.40.50指什么,火速回答!

第1个回答  2012-11-10
纠正楼上不到二十叫豆蔻,我上初中常做这种改错题,豆蔻年华说的是十三四岁,见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再纠正楼上援例错误!《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并没有说六十花甲!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第2个回答  2008-06-27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第3个回答  2008-06-27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第4个回答  2012-05-26
古代年龄称谓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髻[tiao(二声)],叫总角。
垂髻、髻年:借指幼年。髻,儿童头发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及笄[ji (一声)]:女子十五岁左右。古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簪起。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
不惑:四十岁。《论语》:“四十而不惑。”惑:迷惑。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六十岁。古代六十年为一甲子。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 die (四声,二声)]: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礼记》:“八十九十曰耄”。《诗》毛传:“八十曰耋”。
期颐:一百岁。《礼记》:“百年为期颐。
第5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古代年龄称谓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髻[tiao(二声)],叫总角。
垂髻、髻年:借指幼年。髻,儿童头发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及笄[ji (一声)]:女子十五岁左右。古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簪起。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
不惑:四十岁。《论语》:“四十而不惑。”惑:迷惑。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六十岁。古代六十年为一甲子。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 die (四声,二声)]: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礼记》:“八十九十曰耄”。《诗》毛传:“八十曰耋”。
期颐:一百岁。《礼记》:“百年为期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2639.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