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球总是打不出退后的球呢?

如题所述

台球中打后退球也就是说打低杆。打低杆的方法如下:
1、球杆的挑选:如果经常打台球的话,最好自己备一根球杆,如果在台球房选杆,一定要挑选杆直,有弹性,杆不能太细,皮头不能太小的球杆。以往在台球房打球,杆细、没弹性、不直、皮头小的球杆,基本上打不出低杆来。一般来说,低价位的台球房球杆都是很差的,所以自备一根球杆比较好。
2、其实打球的朋友都知道,低杆的打法是击打母球的中下部,但就是打不出来,要么就是定杆,这种情况一就是球杆不好,二就是球杆没有尽量的放平,以为抬高杆尾低杆效果会好,其实正好相反,三是瞄点的时候是母球的中下部,但发力击打时却是母球的中部偏下一点点,这就是为什么打低杆老是打成定杆的原因。
3、教一种方法,打低杆时瞄好点,快速的轻击,不用发大力,这样击打点容易掌握,虽然母球后退的距离不长,但只要后退了,就证明低杆打成了,慢慢积累就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8
第三章 台球基本技术 1.基本姿势 不少人认为打台球是很简单的运动,只要用球杆将台球打进球袋,就可以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了。作为休闲运动了,也可以这么说,台球运动可以起到活动人体筋骨,陶冶性情、寻找乐趣的作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台球运动员,那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按规范要求的严格训练,不仅能把球准确打入球袋,还必须有标准的姿执、规范的击球动作,并掌握科学的技术、战术和解决各种题的方法。因此,在进行技法练习之前,首先应具备最基本的站立姿势和击球动作,包括如何运用台球器材,掌握球的特性等基础技能。 练习的基础之一是站立姿势。由于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及年龄条件不同,习惯使用的眼睛不同(左眼或右眼),所以原则上是依自然、舒适为宜。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站立姿势,这就是先持杆面向主球立正,然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半步约40厘米,右膝挺直,左膝微弓,上身向前弯腰,越低越好,最好能将下颌贴到球杆(如果是打美式球,因为球比较大,上身就不一定弯得很低)。左右脚尖朝向夹角约成45-70度,面部的中心线在球杆的上方。左臂前伸微曲,五指散开压在台呢上,大拇指贴在食指右侧形成一个V字形,以便于架球杆。有不少人在做手架时,左手的五个指头并得很紧,球杆与手指的方向平行,这样的手架不是很稳,应尽量使四个手指散开,增加稳定度,再使球杆和食指形成交叉。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在球杆的重心后面约10-20厘米左右处。这样的站立姿热是比较稳定的,整个人体的重心在右脚掌和左手掌形成的三解形的中间。 身体要面向所击的主球与目标球。如果是右手持杆,则左脚稍靠前,右脚稍后,两脚之间形成50度左右的夹角,站成八字步。也可站成丁字步,侧身向球台,左脚前,右脚后,两脚之间自然形成一个80度左右的夹角。 第一种较普遍;初学者往往喜欢丁字步,其实八字步更有利于瞄准,站丁字步只是在击某些特殊的球时使用。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眼睛是否偏斜,可以做宁产的测验。先确定一个方向(或指定一个目标球),然后用左手后住左眼,右手指向目标球,再用左手捂住右眼,这时你的右手指向发生位置偏移一个距离。接着用右手捂住右眼,左手指向目标球,再用右手捂住左眼,这时左手的指向也发生偏移。如果这两个偏移方向相反,距离相等,说明你的眼睛没有偏斜。如果跟离不等,侧两眼偏斜,需要进行修正。 在站立时一定要防止两脚横向叉开、两膝都弯曲的不良的姿势。这样既不稳定、也不雅观。在打球时,手运动方向和两眼的正中间与目标球方向成一条直线。 面部位置:正确击球姿势的形成,不能忽视面部位置的关键性作用。面部不正就瞄不准,也就不可能击球入袋。要想做到打得准,弹不虚发,使球按照预想的路线行进,就必须特别注意,使面部的垂直中心线与球杆的中轴线,保持在同一个垂直中心平面上。 怎样才能把面部摆正呢?具体做法是在瞄准时,将下颌对准球杆中轴线上,并与球杆相贴,两眼保持水平,向前平视。这样面部中心,包括鼻子,嘴和下颌,便都能与球杆和右后臂,进入同一个垂直平面里。 打台球的动作要领(转贴) 第一项(架竿) 1.培养正确架竿和守备姿势,手臂自然伸长而分僵直,如此能助你目标球之锁定。 2.经常练习拇指与四指之间的架桥高低姿势与位置,力求能够放鬆,扎实,而稳定,其对出竿之准确性有绝对影响。 3.不要仅用指尖握竿,更不可使用手腕力量紧握球竿,轻提球竿方式最正确. 4.姆球与目标球接近时,应缩短架竿距离,而握竿位置也需适度配合前移,反之则向后移。 第二项(瞄准) 1.持竿的水平角度越小,撞击的准度越精确。 2.握竿的肩膀线(中心线)要对准目标球的方向,肩膀点在双脚重心点正上方。 3.保持下巴中心点在球竿的正上方,与鼻尖,眉心,成一直线。 4.出竿前,3~5次的是竿即可,超过容易失去节奏感,反而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第三项(摆动) 1.运用球竿出竿摆动的速度,来加强姆球的速度;而非使用手臂的力量,去增加撞击的力量。 2.小臂自然下垂,轻提球竿,前后来回摆动,力求节奏平稳顺畅,尽量维持不变的速度. 3.回竿速度(出竿前最后一次抽回的动作),尽量降至缓慢,全神贯注,身体不动如山,一击而出,此为准度之决定。 第四项(出击) 1.将打击要求的很柔软,可以避免球竿反弹所造成的偏斜。 2.出竿前全神贯注于架竿点,与姆球之撞击点之精确位置,出竿时将注意力转移集中于目标球. 3.出竿前察觉试瞄不完整而有怀疑时,不可勉强出竿,应站起来重新调整基本姿势。 第五项(延伸) 1.出击后,动作顺势而下,一气呵成,确实完成出竿动作。 2.击球后,暂时保持原来姿势,不要立即站起来,务求达到完整节奏感及延伸的动作。 3.球竿前截扬起,或是左右偏斜,以及身体各部的晃动,均会造成准度的失误。 第六项(姿势) 1.要求姿势的稳定与身体的平衡最重要,它可以抵销球竿撞击时所产生的反弹,与振动,熟练头,手,脚,和身体各部的正确位置。 2.固定标准姿势,其感觉轻鬆自然又很舒适就对了,无须刻意去模彷他人,除非其姿势确实很适合你。 第七项(下塞) 1.尽量不要使用下塞球,因为它比你想象中更难控制,多利用中线上的竿点,配合球型,与角度,走出你要的路线。 2.下塞时,切忌使用身体的力量,也就是所谓身体下塞的坏习惯,它是缺乏信心的讯号,更是造成延伸不直的致命伤。 3.切薄球时,尽量使用下低竿,可以减少姆球撞击子球时,所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力(目标球明显不正常的旋转)。 第八项(超越) 1.练球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本身的实力水准,而非仅以打败对手为荣。 2.尽量找球季比自己好的球伴切磋,并互相研究,比较能够有所吸收和助益。 3.以求艺之心态为出发点,抛弃输赢,而着重于球赛中的理解和分析,如此更有助于改善和提升。 4.固定的练习,经常性的比赛,可学习到更多面的观念与技巧,并增加自己的稳定性及抗压力,是成为高手的必经途径。 2.握杆、架桥、杆架 握杆 无论是右手握杆或左手握杆、握杆的位置很重要,握的合适能轻松自如平稳击球。这是打台球开始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不可轻视。 首先要找到球杆的重心,方法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圈或一个钩,把球杆套在圈里面,然后左右推动球杆调整直至平衡为止,套在球杆上的手指位置就是这支球杆的重心。再从这个重心向杆尾移动20到30厘米,这个部位便是一般握杆的合适位置遇有特殊打法需要,还可以前后移动调整握杆位置。 握杆姿势的基本原理: 1.首先是站势。站势每个人有自己的情况,没什么所谓正确姿势,但有一个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身体的重心要在人的身体的正中而不能把重心负担在握杆的手臂上,而且站姿不能影响握杆手的运行。如果重心不在人身体的正中而是偏向握杆的手臂,必然会导致因为握杆手臂的运动而使重心不稳,从而产生击球时身体晃动的现象。同时,不能因为站势而影响握杆手臂的后摆运动,比如有些球手往往站得重心太向下也就是身体太趴下导致握杆手后摆时总是撞到腰部或者胸部。 2.无论握杆手臂如何摆动,握杆手的虎口都要紧贴球杆,并做到母指与食指相扣住球杆。这样才能保证球杆在运行时不会晃动。有些球手就是拇指和食指没做到相扣,整个手都很放松,结果造成球杆总是晃动。 3.握杆手臂后摆时,后三个手指要根据球杆的运行适当放松力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放松。简单来说就是越后摆后三手指越放松。为什么要这样呢?也是物理原理规定的。因为一般人击球时大臂是不动的只有小臂摆动,小臂的长度是固定的,而后摆是有一个幅度,因此后摆其实是在做一个以肘部为圆心的圆周弧度运动。据我研究,这个弧度其实并不大,大概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圆周。但因为是一个弧度,所以后摆时如果五个手指都始终紧握球杆,那球杆势必会上下摆动,不在一条水平线,那怎么办呢?那只有使这个后摆运动不是一个圆周运动,就是说如果能做到后摆越大小臂变得越长就行了。那人的小臂长度是固定的呀,怎么办啊,那这时后三个拇指就派上用场了,如果后摆越后时,握杆手的后三拇指越放松,就相当于增加了整个小臂的长度,这样球杆自然就在一条水平线上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8-17
这个需要打球的下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