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员工如何管理

如题所述

我的建议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管理:
一、深入了解80后90后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满足其合理需求。
人在活动中,不仅能改造自然,而且还能实现自己的目的。80后90后员工成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的需求更倾向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性价值的需求。然而在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的影响下,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的影响,他们对需求有些片面的理解,忽视了人的全面性发展和人生的整体需求,导致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经常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人生倾向。此时我们的管理者要深入到80后90后当中,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思考他们的处事方式,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思考个体之间的差异和需求的不同,以便掌握80后90后思想需要的普遍性和不同个体需要的特殊性,从而为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对于合理的心理需求,应及时满足,对于积极的价值取向应及时鼓励。对于一些消极的、不切实际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管理者应采取“疏”和“导”的方式,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动机,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责任,从而为他们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在此需强调,注重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组织发展的需求相统一,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在员工成长的各个阶段可通过科学的测试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可采用职业兴趣测试、职业人格测试、投射测试等测试方法,科学的了解其职业兴趣、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注重和员工的日常沟通,因人而异地采取智慧的语言和科学的方法,及时对员工的心理需求进行疏导或满足。做好以上工作的日常记录为员工职业规划提供基础支撑。
在平时的工作中和员工多谈心,谈心时需注意方式和技巧,这里建议管理者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利用心理学知识研究员工的心理。从员工内心深处了解员工需要什么,给他们一些指导意见,做员工的良师益友。这样,管理者就容易取得员工的信任,员工就会听从管理者的号召。
注重对80后90后员工心理需求的保密及各方面个人信息的保密,确保员工隐私的安全。
二、关注员工的生理、安全等物质性价值需求,为其提供物质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仍有部分人经济比较困难,个别80后90后员工可能就属于这部分人。他们经济不太宽裕但是却有着敏感的自尊,害怕别人会因此而瞧不起自己。
对于这部分人我们要重点关注其物质性价值需求:帮助员工开展职业发展规划,确定组织发展目标和职业需求规划,为员工提供工作职位上的保障,使其觉得在公司工作个人的发展有前景;提供与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共需求的培训内容,确保员工知识的及时更新,保障其“人身”、思想上的安全;在薪酬管理上为员工提供有保障的物质激励,保障员工经济上的安全;在福利管理上关注员工住宿、饮食、出行等生活上的问题,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其提供有益于个人成长且可增加其收入的兼职,以体现管理者的人文关怀。
三、关注员工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性价值的需求,引导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大多数80后90后员工是伴随着物质的不断充裕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物质性价值的需求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不大,精神性价值的需求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如:被团体接纳的需要,在团体中交到朋友,获得某种地位,在团队建设中能够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取得团体成员的肯定和认同,得到团体成员的某种尊重。面对他们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约束和规范已经过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坚信成长也是报酬,心情也是工资,工作氛围也是福利。
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适应80后90后渴求成熟的愿望,给予员工一定程度的自由,培养员工自立精神,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如,安排新的、富有挑战性或探索性、尽可能由其全权负责的工作,但要切记不可安排过于复杂和传统的工作,尽量安排具有创新性的或需要创新改造的工作,管理者能够适度关注并在员工取得成绩时能及时对员工给予正面的、客观的、公开的肯定性奖励及绩效考核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员工自觉地把自我价值取向提升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和员工定期交换各方面的信息,消除彼此的心理隔阂,建立动态的心理契约。这样可以实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也让员工实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有利于企业重新评估自己的需要,调整对下属的期望,也有利于员工及时调整自己的需求,调整自身的规划;重视岗位工作轮换或为员工建立横向职业发展路径,使员工工作内容丰富化,让员工及时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而对于没有过人之处而又积极向上的员工,应使用鼓励这种驱除心理阴影的良药,帮助员工寻找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帮助员工建立自信心,让员工学会寻找自己的职业锚,关注自己,也懂得了关注他人,互相宽容和关爱。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除了要求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外,更重要的是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使其充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员工的需求,以需求引发动机,以动机引发行为,进而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在管理中应秉着和谐共赢的思想,充分利用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迂回着力的向其注入正确而有益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引导其为企业创造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3
近年来,"80,90后"的员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80后、90后带来了创新思维、满腔激情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诸多管理的挑战,集中表现在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不高、集体意识较弱,以及承受挫折能力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面临着这样的尴尬选择--需要用人,但是却实在不知道如何运用这批特殊时代和家庭教、育背景造就的"新新人类"。"80,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独生子女、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时代变革、市场经济、东西方文化的大冲突与大融和......
他们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熏陶的"结晶"。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不仅受到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接受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变革教育模式"的熏陶。他们在小学学习社会主义优越性时,老师讲授"计划成为资源的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而,一上中学就已经变成"市场调节应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他们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个性张扬、敢于表达;他们充满朝气、理解能力极强。但是,他们漠视责任、蔑视义务、完全的自我 谭小芳老师希望通过原创课程《90后员工管理》有效管理和引导"80,90后",发挥员工长处,和谐企业氛围,为个人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70后敢想,80后敢说,90后敢做;70后不敢相信,80后最真实,90后不敢想象......农耕时代,隔代人之间的差别可能不会太大,但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即使10个年轮的差距,也会赋予人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不是90后生而就个性,而是互联网在将地球碾平的同时,也碾出了90后人群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刚接收一批大学毕业生(90后),公司正常对其进行出勤考勤。公司的正常上下班时间是早8点,下午6:30。在办公室人员的一次考勤中,有位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迟到了,按公司规定现场接受处罚5元/次。当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出罚单后,这位员工竟然当场问:"有没有包月的?"这个故事听完后,大家轰然一笑了之。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是怎么也笑不出来的。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在我们进行企业管理之时,也同样面对。
像这样的鲁迅笔下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被无数次地运用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迷失的一代、自我为中心、无社会责任、垮掉的一代,提及"90后"人们无需经大脑思考便能像念顺口溜般说出这样一大串形容他们的词。自私也好,冷漠亦罢,这些牛皮癣式的标签不该贴在所有的"90后"员工群体上面。
忧天的杞人曾预言"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在大是大非面前"80"后经受住了考验最终没有垮掉,还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有人说,"90后"比"80后"更甚,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90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在政治舞台上,60年代的人被选拔为省部级干部就是新闻,这是因为大部分省部级干部还是50年代以前出生的。我们是70年代的人,现在大部分在单位里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是,很多的中层主管和业务代表已经是1980年甚至有的就1990年以后出生的了。几乎所有长辈都在用一种不放心的眼光来看待年轻的一代,当这种关心发展成为一种担忧而不能赋予新一代人重任时,这种关心就是内心一种责任感的畸形表现。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个性的群体,但相同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90后"的大群体中出了"90后贱女孩",出了各种"90后门事件",但也出了像龙清泉一样为国争光的"90后"冠军,也出了一群结梯救人、英勇献身的"90后"大学生。在紧要关头,他们和以往几代人一样没有忘记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分析"90后"问题时,人们常引用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其实不管是90后,还是80后,甚至是70后的员工,其实都需要得到尊重与认可,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90后店员,由于刚刚踏入工作职场,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能力不够强,导致很多时候她们的想法和建议经常会被轻易否定和拒绝。可是尚且年少她们不知道怎么处理,一般就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当多次遭受这样的经历之后,便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进而会做出一系列让80、70后的这些管理者看不懂事的事情来。
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员工临走之前和我沟通,说她离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意见没人愿意采纳,所以觉得做下去没有意思。如此轻易辞职,就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其实她们所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管理者和其他同事更多的尊重与认可。
一个员工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他的热情和创造力,而并非其体力和表面上的出勤率,出工不出力的工作方式对任何企业的价值都非常有限。用好人的标准是员工绩效的体现。员工在企业的创造力发挥程度,更多的来自其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则有赖于老板及其企业环境。谭小芳老师与您分享下面的案例--
中国餐饮服务第一品牌海底捞火锅,其员工有一半以上是90后或者80末的年轻人,而正是这些年轻人自动自发的创造力,成就了海底捞体贴入微的服务水准。但是,并不是只要进入海底捞的员工本身都具有这种高境界的工作意识,而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塑造了这些年轻人。海底捞董事长张勇长期倡导的"人生而不平等,用双手改变命运"的用人观和"只有用心对待员工,员工才能用心对待工作"的用人理念,是形成良好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的原动力。海底捞从事的是完全开放的传统产业,火锅业竞争的激励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快消行业,因此,海底捞的用人方式值得所有企业、尤其快消品行业的经销商企业借鉴。
90后人群不喜欢单调和呆板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针对年轻人的工作安排,既要目标清晰、条理清楚,又不能统得太死,度的把握很关键;90后人群喜欢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因此尽量减少一些中国传统式的矜持和迂回,采用更加简单、明确、甚至直爽的领导方式,效率反而会更高,也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90后人群更加追求年轻化和个性,因此针对他们的组织安排和控制方式就不能一概而论,尽量营造轻松一点的氛围并留下适当的张弛空间就更不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
总之,90后员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管理不但"有形",更靠"传神","形"是方法论,"神"研究的则是因势利导和人性的本质,只有"形神兼备",才谈得上科学管理,针对90后群体的管理也无不如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