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翻译了多少部佛经?

玄奘西行带回佛经520夹、657部。回国后翻译了1335卷,这些各种记载都没有问题。但是我看到过两种不同版本,一说玄奘翻译佛经47部,另一说为74部。前者至少出自金铁木导演的《玄奘之路》,后者网上各种百科之类的描述大多如此。我想问相关专业同学,玄奘从典籍记载上看究竟翻译了多少部佛经?

ps:本人提问态度诚恳,专业针对性强。如果您是从网络上获得的资料就不必多言了,在下不才网上的资料也看过不少,就不劳尊驾誊写了。为谢!!

按《大正新修大藏经》玄奘翻译佛经77部,共1346卷,分别是:
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

经号 册 页码 经名 卷数 朝代 译者 作者

124 2 P0547 缘起经 1 唐 玄奘

220 7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6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5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51 8 P084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 唐 玄奘

289 10 P0591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1 唐 玄奘

310 11 P0195 (十二)菩萨藏会(大萨菩藏经二十卷) 20 唐 玄奘

367 12 P0348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1 唐 玄奘

390 12 P1112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1 唐 玄奘

411 13 P0721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10 唐 玄奘

436 14 P0107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1 唐 玄奘

450 14 P04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1 唐 玄奘

476 14 P0557 说无垢称经 6 唐 玄奘

515 14 P0786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1 唐 玄奘

592 15 P0124 天请问经 1 唐 玄奘

648 15 P0723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1 唐 玄奘

676 16 P0688 解深密经 5 唐 玄奘

680 16 P0720 佛说佛地经 1 唐 玄奘

689 16 P0782 甚希有经 1 唐 玄奘

691 16 P0785 最无比经 1 唐 玄奘

714 16 P0827 缘起圣道经 1 唐 玄奘

717 16 P083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 唐 玄奘

765 17 P0662 本事经 7 唐 玄奘

840 17 P0910 称赞大乘功德经 1 唐 玄奘

918 19 P0001 诸佛心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034 20 P0017 咒五首 1 唐 玄奘

1071 20 P0152 十一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094 20 P0402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162 20 P0666 持世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0 21 P0878 六门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3 21 P0882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5 21 P0883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95 21 P0912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499 24 P1104 菩萨戒羯磨文 1 唐 玄奘

1501 24 P1110 菩萨戒本 1 唐 玄奘

1530 26 P0291 佛地经论 7 唐 玄奘

1536 26 P0367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20 唐 玄奘

1537 26 P0453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12 唐 玄奘

1539 26 P0531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16 唐 玄奘

1540 26 P0614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3 唐 玄奘

1542 26 P0692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18 唐 玄奘

1544 26 P0918 阿毗达磨发智论 20 唐 玄奘

1545 27 P0001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200 唐 玄奘

1554 28 P0980 入阿毗达磨论 2 唐 玄奘

1555 28 P0989 五事毗婆沙论 2 唐 玄奘

1558 29 P0001 阿毗达磨俱舍论 30 唐 玄奘

1560 29 P0310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1 唐 玄奘

1562 29 P0329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80 唐 玄奘

1563 29 P0777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40 唐 玄奘

1570 30 P0182 广百论本 1 唐 玄奘

1571 30 P0187 大乘广百论释论 10 唐 玄奘

1578 30 P0268 大乘掌珍论 2 唐 玄奘

1579 30 P0279 瑜伽师地论 100 唐 玄奘

1580 30 P0883 瑜伽师地论释 1 唐 玄奘

1585 31 P0001 成唯识论 10 唐 玄奘

1586 31 P0060 唯识三十论颂 1 唐 玄奘

1590 31 P0074 唯识二十论 1 唐 玄奘

1594 31 P0132 摄大乘论本 3 唐 玄奘

1597 31 P0321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598 31 P0380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600 31 P0464 辩中边论 3 唐 玄奘

1601 31 P0477 辩中边论颂 1 唐 玄奘

1602 31 P0480 显扬圣教论 20 唐 玄奘

1603 31 P0583 显扬圣教论颂 1 唐 玄奘

1605 31 P0663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7 唐 玄奘

1606 31 P0694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16 唐 玄奘

1609 31 P0781 大乘成业论 1 唐 玄奘

1612 31 P0848 大乘五蕴论 1 唐 玄奘

1614 31 P0855 大乘百法明门论 1 唐 玄奘

1615 31 P0855 王法正理论 1 陈 玄奘

1624 31 P0888 观所缘缘论 1 唐 玄奘

1628 32 P0001 因明正理门论本 1 唐 玄奘

1630 32 P0011 因明入正理论 1 唐 玄奘

2030 49 P0012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1 唐 玄奘

2031 49 P0015 异部宗轮论 1 唐 玄奘

2087 51 P0867 大唐西域记 12 唐 玄奘译.辩机

2138 54 P1262 胜宗十句义论 1 唐 玄奘 最胜子着 玄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7
是75部··················了解历史就知道了 ------大唐西域记

玄奘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命令宰相房玄龄选取高僧,组织宏大的译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这是中国佛学史上一次著名的译经活动,玄奘在回国后的十九年中,共译出佛教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佛教史上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齐名的四大翻译家之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7
玄奘法师经过十九年努力,共翻译了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卷。

另一说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翻译经论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

所以后一说比较为教界认同。

前一说是考证家的事,还是笔误就不知道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27
玄奘一生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以前的翻译称为旧译,他创造了新译。旧译以真谛和鸠摩罗什为代表,新译以玄奘和义净为代表。旧译者多为外国人,有的因不精通汉语,有的过于强调意译而失原旨,有的过于强调直译,使中国人难以理解。玄奘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译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中国人阅读。
第4个回答  2013-08-20
新译出而以往和稍后有译本的(新译重本)有第二会(卷四O一一四七八),与西晋竺叔兰、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经》,是同本异译,但缺《常啼品》等;第四会(卷五三八一一五五五),与东汉支谶译《道行般若经》、吴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前秦昙摩蜱和竺佛念译《摩诃般若钞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经》,是同本异译,亦缺《常啼品》等;第六会(卷五五六一一五七三),与陈月婆首那译《胜天王般若经》同本异译;第七会(卷五七四一一五七五),与梁曼罗陀仙译《文殊说摩诃般若经》、僧伽娑罗译《文殊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八会(卷五七六),与宋翔公译《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为同本异译;第九会(卷五七七),与鸠摩罗什、后魏菩提流支和陈真谛分别译的三种《金刚般若经》及稍后义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十会(卷五七八),与稍后菩提流志译《实相般若经》,是同本异译。
  可见此经总括了一切般若类经典。其中第一、二会篇幅最大,二者虽详略不同,但内容大同,其他部分的基本内容也略同。第二、四会与旧译《大品》《小品》诸译本相比,虽内容相同,但篇幅增加约一倍,字句表述也有显着不同。如把第二会与鸠摩罗什译的《摩诃般若经》相比,在称呼方面,称“比丘”、“比丘尼”为“苾刍”、 “苾刍尼”等;在佛教概念、法门方面,把“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觉分、八圣道分”,改译“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把“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改译为“空三摩地、无相三摩地、无愿三摩地”;把“四禅”译为“四静虑”,“八背舍”译为“八解脱”等等。在一些重要地方有增加的成分,如“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如、法性、实际,当学般若波罗蜜”[29],玄奘译本为:“菩萨摩诃萨欲安住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便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当学般若波罗蜜多”[30];再如,在《摩诃般若经·奉钵品》有一段与《般若心经》十分相近的话:“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菩萨字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离色亦无空,离受想行识亦无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玄奘的译文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名,不见行,不见不行。何以故?舍利子,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受想行识空,非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不离空,空不离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31]后者在意思上更加明确。有一些话,如《第二会·欢喜品》的诸法“唯心所现,性相皆空”,同会《观照品》的诸法但有名, “但随世俗假立客名,诸法亦尔,不应执着”等等,在旧译相应地方没有。新译比旧译篇幅内容的增加,与其说是旧译者有意删略,不如说是新译梵本有所扩充。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们巳断金刚般若经》,一卷追问

这位网友,对于您的回答我很愤怒!希望您看清楚我的提问之后再回答好吗?

追答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