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汉中的历史资料,请朋友帮忙!!谢谢!!

诚心请教各位,关于明清时汉中的历史资料!(详细最好、来源哪里) 谢谢~~!!!!

明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领两州:金、宁羌,统辖十四县:南郑、城固、洋、西乡、褒城、凤、沔、略阳、石泉、汉阴、平利、洵阳、紫阳、白河,其中南郑为附郭。知府费震在宋城基础上对汉中城进行重修,基本奠定了今天汉中城的格局。洪武四年,府治西设汉中御守千户所,十三年改为汉中卫,领左、右、中、前、后五所,隶属陕西都司。   明神宗第五子朱常浩受封瑞王藩于此地,并在城内建明瑞王府。经过二十多年修建,瑞王府规模宏大,院落相连,楼台相望,亭阁错列。东连莲花池,南至西大街,西接北教场粮库,北抵城墙基,并将北城墙向北移二十步。面积约占当时汉中城三分之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由湖北、河南进攻陕西,张献忠也配合夹击。起义军占领西安后,朱常浩南逃四川避难。留在汉中的豪华王府,被当地人拆除,一抢而空。清康熙年间,王士祯《瑞王故宫曲》这样写道:“往日朱门帝子家,柴车一去即天涯。平台宾客今何处,零落小山丛桂花。”昔日瑞王府,今日留下莲花池及琉璃照壁 ,还有铸“飞天”、天龙”等图案古铜钟,现存古汉台,花园旁太古石,存于汉中市图书馆。   1863年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瑞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等率部西进,与清军交战,同年8月攻克汉中,杀南郑知县周蕃寿,后被清军镇压。民国建立后,汉中成为入蜀交通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中日局势紧张后,成为战略物资的转移站,在战前物资人力以及文物转移入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七事变”后,前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在西安合校重组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2月,迁至汉中、城固等地,校本部设城固考院小学,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8月原北平师范大学独立设置,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5年后迁至兰州,而国立西北大学则迁回西安复校。抗日战争期间,汉中属于第五战区辖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清同治元年(1862)五月,云南昭通李云和、蓝大顺农民起义军,在蓝率领下,由四川进入汉中境,先后攻占镇巴、西乡、洋县,在洋县布告安民,宣布废除清制,建立农民政权,推蓝大顺为“大汉显王”,刻玉玺,发政令,招募兵士。六月,攻城固、留坝境地;九月,攻占佛坪厅;十月,破褒城,袭南郑,攻宁陕,据镇安。次年,与太平天国西征军合力围攻汉中府,并攻占县城。同治三年春,退出汉中。 太平军攻占汉中 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由安康入汉中,包围汉中城,清廷调兵遣将,与之对抗。八月,义军攻占汉中府城。次年正月,义军主力东下,撤出汉中,回援天京。 【张肇基组织讨袁活动被害】 辛亥革命时,汉中人张肇基在烟台响应,任民军副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前敌指挥。失败后亡命日本,为孙中山所器重。1915年随孙中山回国,次年回汉中组织讨袁活动,被陕南镇守使张钫杀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1
建议去图书馆研究研究。看有没?我估计专门记载汉中史料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有出版的也很少.毕竟那东西对一般人的价值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