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后面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后面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处:《论语·为政》

解析: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解析:

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立业,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立家,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四十岁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对外,他明白了社会;对内,他明白了自己;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7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后面是:50岁知天命、60岁花甲、70岁古稀、80岁杖朝、90岁鲐背、100岁乐期颐。

中国人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如二十:弱冠之年、三十: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之年、五十:知命之年、六十:花甲之年、七十:古稀之年、八十:杖朝之年、九十:鲐背之年、一百:期颐之年。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言:谦卑 中 传递祥和!行:举止 彬彬有礼!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9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大部分理解的是到了四十岁,很多事情经历过,看开了,也不再纠结迷惑。那又何来的“五十而知天命”,四十不就知道,其实这里的“四十不惑”,正是在而立之后的十年中的因为自己的立论、理想和现实不断冲突产生了人生的迷茫,在自身日积月累的努力量变之下,终于发生了质变。

四十不惑,是对这种变化、调整、失败的求知过程不再感到迷茫。不再因为学问的走偏被打击而丧失自我,清楚地知道只有不断地加强学问积累,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3个回答  2019-10-14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后面是:50岁知天命、60岁花甲、70岁古稀、80岁杖朝、90岁鲐背、100岁乐期颐。
中国人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如二十:弱冠之年、三十: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之年、五十:知命之年、六十:花甲之年、七十:古稀之年、八十:杖朝之年、九十:鲐背之年、一百:期颐之年。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言:谦卑

传递祥和!行:举止
彬彬有礼!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第4个回答  2013-08-21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