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快撕技巧

不知道怎样做才对

关于“快撕”
在许多乒乓球的专业文章和电视转播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快撕”这一技术术语,那么何为“快撕”呢?

从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用方法和时机来看,可以把“快撕”简单地看成横板反手或直板反手反面快带。由于在使用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针对针,在实战中就在快带的基础上,人们又给它起了个新名,谓之“快撕”。

较早使用这一技术的,据笔者记忆,应属德国队世界男双冠军配对中的费茨纳尔。在1991年的第41届世乒赛和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他与罗斯科夫配对分别获得双打冠军和亚军。当时,他在发球抢攻和接球后抢攻的第三板和第四板中,利用反手比快带力量稍大,比反手拉时间还早,出手还快,并且多在直线上奏效来对付对方台内挑撇的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备战1992年奥运会时,中国队立志以双打为突破口,在主要对手中,德国队是最有威胁的双打配对之一。为了加深对其这板球的理解和针对性训练的效果,从那时起就有人把这板球叫“快撕”了。

时至今日,“快撕”在最初第三、四板中对付挑撇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泛化的倾向。在运用时机上,已由主要对付上旋球过渡到对付包括类似于半推半搓的中性球;在线路上,也不仅仅局限于直线,发展到了包括斜线和中路在内的更加灵活的线路;在手段上,除横板反手外,也是直板反手反面常用技术之一。

“快撕”的基本动作要领是,两脚接近平行站住,靠近球台,来球要过网时,向腹部引拍,拉手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击球时间,在来球的上升期接触球的中上部,前臂向右前上方有一爆发式抖动发力,身体重心稍向前移,适当抬高。在练习时,先练回击一般上旋球,再练对付快挑、搓撇和半推半搓;在落点上,先练回击中路再练回击直线和斜线大角度。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体会自己发力,不要借力过多,那样就变成反手“快带”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首先是一定要消除你想赢怕输的心理,如果你一直是这种心理,你的技术再好,一碰到关键时候,肯定会输多赢少,甚至是能赢的球也会输。
其次是比赛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如果你和对方的水平相差不是很悬殊,只要战术用得对,一样有机会赢。在比赛的开始阶段,要变化各种战术,目的是通过这些来了解对方的弱点,比方说,他是正手差,还是反手差,还有,他比赛时的习惯是什么,是发完球就想侧身,还是喜欢搓中变线,一个人的打球习惯一般是很难改的,一旦找到对方的弱点,就要开始用有针对性的战术去打了,同时注意尽量用自己的长处去压住对方。不过一般打到最后,你了解了他的弱点,他同样也会了解到你的弱点,那么这个时候只能和对方拼心理了,谁敢拼敢打,谁赢的希望就大,“两强相遇勇者胜”嘛。你应该学学李云龙的“亮剑”精神。
最后祝你比赛中调整好心态,打出好的水平
第2个回答  2013-08-17
基本姿势(什么收腹含胸等等,太多文章有相当精准的描述,略去)。这里需要稍作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出现由于感觉使不上力,出现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手持拍)的“拼命三郎”式的大动作,要记住反手快撕动作启动时重心依然是落在右脚上(比正手拉球时可更偏向两脚中间),若右脚在前,看似动作无比刚猛,但却会出现找不到重心点、下盘发飘、腰胯难以协调用力的局面。
  2、移动迎球:对方搓摆下旋球过来反手位时,盯紧、移动并面向来球,做好基本动作的前提下,收腹的同时右肩自然下引,腰胯轻松而紧凑地蓄力于重心腿上,此时肘部自然、放松地向前下垂(我对照自已的动作,此时大臂至肘部段基本成向下垂直角度,垂线正好穿过重心腿的膝部(这样可以刻服许多业余球友反手拉球时抬肘的毛病),小臂、手腕自然置于身体前方,并与肘部基本处于同一高度(切记)
  3、发力:腹部、腰部、手腕带动小臂水平方向自然轻松地内屈(其实这个内屈过程是要看作是一个向内引拍的放松过程,不要在这时候犯僵直、紧张、提前用力的毛病),此时不要刻意地用手腕压拍或是亮拍,记得就是跟准备动作一样,最轻松自然地姿势持拍并放松,跟随小臂略微跟随身体的再一次收腹、弓背动作向内靠近身体而已(如果是拉弧圈幅度应当就要再大一些,再向下向内引多一些)。当来球向上弹跳时就得由腰腹、胯部力量带动放松的手臂突然向前挥拍,重心迎前(重心尽量不要向上升起过多),拍面触到球时拍面与来球方向线最好呈垂直角度,并且触球时拍面与桌面基本呈垂直角度(若球很下沉甚至可以再向上亮一点),拇指向前略上方瞬间紧张(有种用拇指先托住下旋球,不让球下网,再向前用力的瞬间感觉),这种动作触球可以抵消来球的下旋,并在球上升到最高点前借力于球上升的力量向前挥拍。相信此时许多人要问,这样不是变成击打球了吗?其实,再体会一下动作,你会注意到当手腕带着小臂触球后继续加速向前上方挥拍时(此时大臂要自然向前协调用力、跟出,但依然不能抬肘),随着球拍向前划圆弧的过程,球拍头会由横向而指向左前上方,此时拍形也自然会由在触球时的与台面垂直向,变为与台面呈一定的角度,这种自然形成角度的过程就是您将球快撕出去的陆球、摩擦、前送过程(当然这个角度依据球的旋转会有所不同,无法拿角度尺来量),这样撕出去的球会很省力、很快、很突然,也很有前冲力。但如果您用摩擦的方法去触球,那么就是以旋转为主的拉了,这样虽然稳定性较强,但球速会有较大幅度地下降,对手也好防。当然,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没有哪一种技术是占绝对优势,十全十美的。
  4、放松:万变不离其中,当球一撕离球拍时,手臂、手腕等一系列零部件就要进入放松、还原阶段。
第3个回答  2020-12-22

袁义兴乒乓球教学 廖教练讲直拍 第二十一集:直拍横打快撕快带(上)

第4个回答  2020-12-04

乒乓球技巧:反手快撕到底有什么优点,手腕动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