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来原是廉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出自何处?

如题所述

此为岳麓山联,出自清代学者杨凯运。

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由此略见一斑。

扩展资料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上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

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

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麓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3

这岳麓书院内悬挂的一副对联,作者为清代学者王闿运。

意思是:“我是湖南人,要是问我的师父是谁,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说跟以前那个周敦颐老先生算是一脉相承,你们学的那些东西,与我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就像长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那么浩浩荡荡,也不过只是湘江流过来的一点水。”

这副对联不是特意为岳麓书院所写,但因其“口气大”而名声在外,是书院“最霸气”的一条。此联出自清代学者王闿运之手。王是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做过曾国藩幕僚。

扩展资料:

对联创作背景

据传,王闿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0

此为岳麓山联,出自清代学者杨凯运。

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长沙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

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由此略见一斑。

扩展资料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 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咸平四年(1001年)李允则请奏书,诏赐诸经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赐建湘西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麓书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12

1,此对联为岳麓书院内悬挂,作者是杨凯运。意思是:“我是湖南人,要是问我的师父是谁,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说跟以前那个周敦颐老先生算是一脉相承,你们学的那些东西,与我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就像长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那么浩浩荡荡,也不过只是湘江流过来的一点水。”

2,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

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1,此对联为岳麓书院内悬挂,作者是杨凯运。意思是:“我是湖南人,要是问我的师父是谁,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说跟以前那个周敦颐老先生算是一脉相承,你们学的那些东西,与我相比,九牛一毛而已,就像长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那么浩浩荡荡,也不过只是湘江流过来的一点水。”

2,后来,该联另有新意,即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

扩展资料:

1,清代学者杨凯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

2,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学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杨的学问自称是来自书院的濂溪先生,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而他的成就,即便有大江东去的气象,那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而已。表现出极度谦虚的胸怀,其所用词句非常贴切、自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