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天门有何传说?

那里有没有古老的神话传说啊?比如:爱情故事,....等~~~~

有"状元之乡"的美誉

天门,古称竟陵。据《东皋杂录》载:“竟陵者,陵之竟也。”即大洪山脉至此突兀而止,面临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秦置竟陵县。五代时因避后晋石敬瑭名讳(北方言“敬”、“竟”不分)和北宋赵匡胤祖父赵敬名讳,几度改竟陵为景陵。清雍正四年(1726年),又为避康熙皇帝陵寝讳(陵名景陵),又改景陵为天门。其名即源于县城西北25公里之处天门山的天门口。

天门山群落绵亘二十余里,屏障江汉,十分雄伟。其主峰与龙尾山之首凌霄对峙,中空如登天之门,故名天门口,是天门、京山两市(县)的第一交通要道

天门,天之门,所以天门还是各路神仙上天下界的必经之处。传说中嫦娥奔月、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得道升天均是从天门上去的。而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也是从这里下界到佛子山收徒布教的。在天门口两旁摩天石峰上的“奔月墩”,相传就是当年嫦娥奔月的起飞处,“奔月墩”因此而得名。

“嫦娥奔月”的最早记载是在战国初年的《归藏》里:“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到了汉朝,嫦娥才有了丈夫:“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刘安《淮南子-览冥篇》)。东汉张衡在《灵宪》里记述:嫦娥是弈的妻子,窃王母不死药服下,奔月前向有黄(古巫师)以筹占(一种算命方式),占之为“吉”,谁知到了月亮上却变成了蟾蜍(癞蛤蟆)!六朝以前的这些记载,嫦娥的形象似乎一直属于“弃夫的窃贼”。

传说只是传说而已,到此原该就定型了。可让一美女变成一癞蛤蟆,这是什么事啊?太不符合中国人的心态了,故事大大的不美丽!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着后羿,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渐渐地她在月宫里的寂寞感动了后代的诗人和文人,他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符合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升华。唐朝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则赞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嫦娥在人们心中成了月亮的化身,美好而孤独。

在明末小说《有夏志传》里,“嫦娥奔月”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据载,夏朝国王太康,见后羿之妻嫦娥美貌绝伦,便想用幽州之地来换取嫦娥,后羿因贪财而应允。嫦娥悲愤不已,偷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灵药,飞奔月宫。在小说中,嫦娥被描写成“性巧而贞静好洁”。直到此时,嫦娥彻底翻身,成为一个为争取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妇女形象。

近代的嫦娥思想境界又高了一层,人们传说:混沌初开,天有十日,后羿凭着勇敢和精妙的箭术,一口气射落了九个太阳,为盖世功勋。人民拥戴他为王,谁知他居功自傲,开始沉迷酒色,滥杀无辜。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对他恨之入骨。后羿担心好景不长,于是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老之药。而他的妻子嫦娥担心他长生不老,更会祸国殃民,所以偷了灵药……总之,经过大家艰苦不懈、持之以恒的积极努力,嫦娥终于彻底贤淑而美丽了起来。

也有另一种说法:后羿之徒逢蒙,贪恋嫦娥美色,趁后羿不在,调戏于她。嫦娥走投无路,只好吞下灵药,飞走了。又及:逢蒙妒忌师傅后羿的箭术,总希望他早点死。趁他出去打猎,逼嫦娥交出灵药,嫦娥为了不让宝物落入敌人之手,吞下了灵药,谁知道身轻飘起,直上云霄。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宫上落脚。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由于嫦娥奔月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于是每年八月十五日,后羿和乡亲们就会在月下摆水果祭月,表达他们对嫦娥的思念。世代相传,人们就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也在民间传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佛子山镇位于天门市西北部,属大洪山余脉。全镇辖25个村,246个村民小组,38700人,耕地面积58271亩。这里地域辽阔,国土面积130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长江流域人类发源地之一;风景秀美,有佛子山、金杯山等10余座大小山峰,山势奔放,秀美挺拔;人文资源丰富,有佛祖寺、陆羽泉等名胜故迹三十余处;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四万多亩优质稻、优质鱼、优质油、优质果等四大农业板块基地和集旅游、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群。
天门山: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天门山拔地而起。天门山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西北22公里处。山群由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朴船山、龙尾山五峰组成,面积931.9公顷,海拔192米。整个山体呈东西走向,坐北向南,五山首尾相倚,状如玉如意,山体俊秀,树林葱郁,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佛子山下陆羽塘面积约两公顷,水质清澈,碧波荡漾,鱼虾遨游。佛子山顶有佛祖庙遗迹,存有佛祖释迦牟尼宝座与脚踏墨玉,山腰有古战壕,东南坡有元帅台,金杯山上有景点陆子读书处、陆羽泉、陆羽亭、陆羽祠,四个景点(茶圣陆羽青年时在天门山求学于邹夫子)连成一线排开,以及汉光武憩息的溱手岗,龙尾山上有传说美丽的老虎洞(楚国令尹子文降生于此洞,老虎以虎奶喂之,后子文成就一番大事业)、虎啸岗,整个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距天门城区西北约22公里,就是佛子山镇,镇北与京山县境接壤的交界处,是天门市境仅有的山群——天门山群落.大洪山余脉绵延千里,顿足于此,成为这个小镇天然的屏障.
  远远望去,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扑船山,天门山,龙尾山,自东至西,呈"斗"状排列.如射北的弓箭,又如向南的"佛座".其实真正的"佛座"----墨玉宝座恰在海拨173米的佛子山顶.山不在高,有佛则灵。天门山群落最高处是海拨191米的龙尾山,
佛祖山山清水秀,充满灵气,那里应该是个风水宝地,是个神圣之地。至于佛祖是否来过中国,佛教界确实没有说法。过去,我曾对此做过一些研究,从一些民间传说和零散的文字记载中推测,佛祖来中国传教是完全有可能的——佛祖的足迹遍布亚洲各地,而地大物博的中国与印度相邻,经济文化在当时的世界上也举足轻重,难道佛祖会忽略这么一个重要的国家?但我一直也没有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考察。我对托尼说了我的看法,并且告诉他,如果能够确定我的推测——佛祖亲临中国、到过佛祖山传教,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现。我的话令托尼精神大振,当即决定要做进一步的考察。
佛祖山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北,距佛子山镇约二公里,以山脊为界,南属天门,北属京山。当天门市市长别必雄先生手指一座山告诉我那就是佛祖山、我眺望过去的时候,我立刻被佛祖山拔地而起的气势所折服。由远及近看,佛祖山在辽阔的华中平原上拔地而起,其形势为大地之龙脉,状似一个巨大的玉如意。在这样一个平原上突然隆起一个玉如意,这决不是偶然的。按照中国风水学说,土为龙肉,石为龙骨,草木为龙鳞;平地的龙脉,其标志是地形和水流。而整个佛祖山数龙并出,高贵俊秀,瑞气环绕,形态、气势与我在其它地方所见之山大不相同!它由子弟山(金杯山)、坛山、火门山、卧虎山、龙尾山等五座山峰组成,由东向西呈卧龙形延伸,次序相地,旁正有别,就像一个大家族(参见附图)。其中,子弟山为龙头,坛山为龙爪,火门山和卧虎山为龙身,龙尾山为龙尾。山的走势为正势,由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盘旋,又为阳龙。龙头子弟山形势依随,稠众环合,龙脉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形神厚重,大有领群之相。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绿树为盖,枝柯掩映,气象万千;主宾分明,流露出俯伏、揖让、退逊的神态。古人选址讲究背山面水、山龙昂秀、水龙环抱、明堂宽大、水口收藏。理想的环境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水是山是力量,水也主功名。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佛祖山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明堂之水环抱山体,主宾情意相投,形势相称。而其穴场的形状正是天然的“莲花形穴”,正如佛祖的莲花金刚宝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