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明为话题的6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要相信,邪恶中埋藏着善良,冷酷无情中焕发着人性的光芒,在黑暗中,只要保持不灭的信心,光明终究有一日会到来!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读《童年》有感  
  对于我们来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它像一首藏着无数幸福欢乐的歌谣;童年,是天真无瑕的,它像一幅满是稚嫩笔画的画卷。童年,是一生中最欢乐的时光。可从高尔基的《童年》透露出来的点点滴滴,“童年”不再是欢乐的代名词,童年,给他带来的却是坎坷和磨难,他被一个黑暗的社会重重包围。他与我们的童年截然相反。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惨不忍睹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在三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于是随着母亲一起投靠了吝啬、专横的外祖父,外祖父经常毒打孩子们和外祖母,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他的两个舅舅整日为了争夺家产吵架斗殴,毫无人性地虐待妻子,但阿廖沙的外祖母将阿廖沙从黑暗中唤醒,扶持阿廖沙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独自生活。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目睹了人间一幕幕的黑暗与残暴。让他充满着坚强的力量来应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无私和充满爱心的人,以足够的勇气走向了社会。  
  小孩子因贪玩做错了一点事,就要被挨打;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过外祖父的毒打;两个舅舅为了分家,竟不顾兄弟情谊,吵架斗殴,打得头破血流;两个舅舅害怕家产被小茨冈抢去,用沉重的十字架活活把他压死了;格里戈里为外祖父干了一辈子的活,但他双目失明时,外祖父却将他赶出染坊,让他流浪街头;外祖父连和自己的老伴泡茶时,也要将茶叶放在手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正如高尔基所写的“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连小孩也热烈参加一份。”但阿廖沙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里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使他看见了人间的正义和光明所在。还有他的好朋友,都给过他支持和力量,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  
  我认为,阿廖沙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他人给他带来了力量,更重要的是阿廖沙虽然对自己所处的黑暗生活十分痛恨和厌恶,但他却没有同流合污,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知难而进,在痛苦和丑恶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努力学习知识,聆听外祖母的教导和帮助。最终凭着他的坚强、勇敢和正直,迎来了他人生的光明。正如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磨难给阿廖沙带来的,不是放弃,而是坚强;痛苦给阿廖沙带来的,不是创伤,而是勇敢。  
  高尔基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里《海燕》里说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从小生活在残暴和仇恨家庭里的他,面对磨难的来袭是如此的从容不迫,面对挫折的打击是如此坦然接受。因为他明白,即便是在再肮脏的土壤上,也能够成功地长出健康和强壮的幼苗。逆境能使坚强的人更加伟大,能使积极向上的人矢志不渝地憧憬人类光明的生活。  
  要相信,邪恶中埋藏着善良,冷酷无情中焕发着人性的光芒,在黑暗中,只要保持不灭的信心,光明终究有一日会到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让我萌生出个人投资办学的胆识。当我得知巴东2000年至2010年初中毕业生每年在8200名左右,而县内三所公办高中(包括职高)当时每年招生不足1500人,也就是说初中生就读高中的入学率还不足20%,社会上关于“上大学容易读高中难”的话题广为流传,可解决初中毕业生就读高中难题,这对于刚刚接受“普九”省检验收的巴东各级党委政府来说,谈何容易?同时,我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典型的山寨沟,几年的部队军营生涯和十多年的工作历练,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一听说有人读不起高中,特别是想读书又找不到学校,叫人特别揪心,使我更感受到了山区人民对知识的渴望。我便萌生了辞去长航港务局人事科长的职务、潜心办学的念头。

于是,我在2000年春夏之交,开始筹建神农溪高中。我自筹经费到武汉、黄石等民办教育先行一步的地区考察,找县内外教育行家去领教,争取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许可和支持。我也预想到了特别是初步领教到了办学之艰难,有人笑话我是要做鄂西山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的还说恩施施南高中就办垮了,我一个“门外汉”办起来了,长江的水还要倒流呢;当然也有人鼓励我在空白纸上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我没有犹豫,没有左顾右盼,毅然借用了长航巴东港务局的一块物资集散地和已经停办的原三峡旅游学校的校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2名教职工,可是,凭什么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还未开张的神农溪高中来读书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哪怕是翻山越岭,走过千山万水,只能到读不起高中的贫困沟沟寨寨去找,哪怕是三番五次,历尽千辛万苦,只能到未能被二中、三中录取而落榜的学生家里去寻。既不能做商业广告,也不敢敷衍应付,只能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一个暑假,我和十多名教师行程近5000多公里,涉足每个乡镇,走遍了巴东大江南北,总算招收了两个班102名学生。至今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有一名学生背起包已到神农溪高中去报名,却有这个学生的熟人当着我的面阻挠,说什么神农溪高中是骗人的,我出面据理力争,却遭到了漫骂,并出手打人,我还住了近两个月的院,至今还留下两处疤痕,现在想起来好寒酸。

开办之初,就读的不是特困生就是差等生,进校后的管理和教学难度不言而喻。为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下、稳得住,我们的老师要对学生施予大哥大姐般的关爱,生病了,我和老师们全天候守护在身旁;生活费没有了,我和老师们一次一次,一个又一个地资助;天凉了,我们组织募捐,捐款捐棉衣棉被;甚至学生或家长闹事了,我们有时也要忍辱负重,委屈求全,以保证学生不流失,没有教工宿舍,我同大家两三个人挤到一块儿,租借居民住房食宿;没有活动空间,我们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自力更生,铺筑道路、平整操场、栽花育木;没有围墙,就生怕学生有什么闪失,我带领大伙轮流值班巡逻,夜晚等学生们熟睡之后才休息。当然最难得的是要让稳得住的学生学得好。由于这里的老师是来自周边县市刚刚大学毕业来的,没有相当的教学经历,更谈不上丰富的备考经验,但我们相信勤能补拙。不惜代价花血本,走出去学习,走上去镀金,寻找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让老师们不断“充电”。同时尽最大努力改善老师办公和食宿条件,逐步提高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不遗余力地教书育人。

“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高考首战告捷。97名毕业生参考,上本科线11人,上线率95%,全州综合评比位居全州除各县市一中外的普通高中第七位,体育美术小学科专业成绩检测居全州普通高中前三名。首届毕业生田卫民在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后给我的感谢信上这样写道:“如果不是您们不怕山遥路远,三番五次上山说服我的父母,把我接到神农溪高中,并为我免去了两年的学费,还给我多次捐赠衣物,您还给我三次赞助生活费,我真不敢想象还能步入大学的殿堂”。看完这封信我最大的感受是过去的付出是值得的。六年来,我们按照“优等生优培、差等生优助、特困生优扶”的思路,先后奖励优秀学生18.6万元,资助孤残特困生63.8万元,让来校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我还被推举为官渡口镇慈善会会长。只要让这些读不起或者是读不了公办高中的学生,能在神农溪高中成为一名大学生或者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就实现了我办学的愿望。

二 历经艰辛考验,取得跨越发展

正当学校先后已注入资金近500多万元,基本具备相当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也自成一体,特别是办学声誉逐年提高,许多大专院校毕业生纷纷而至应聘,招生也没有当年那么吃力,也拥有了迎难而上,面对各种挑战的实力,正在庆幸可以维持5—8年的正常教育教学,可没有想到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三峡库区移民清库和库岸滑坡避让(黄土坡滑坡体)治理的需要,需要拆除库区156线下的大部分生活区和教学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要求神农溪高中及时搬迁,这将意味着过去多方求援、多还到2000人的规模,
第2个回答  2016-03-02
材料,即使天黑了,心还是要亮着,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