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到地心有多深?

我想知道地表到地心有多深谁来告诉我!

不少人在年轻时大多看过科幻作家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他所描绘出的种种在地心的惊险经历,让我们都想入非非。

那么地心(地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高中的物理试题中有这样考核学生涉及到地核知识的内容:

1·能否提出间接了解地核温度的方法。

2·若地核的体积约为整个地球的a%,地核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b%,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恒量为G,试估算地核的平均密度。

前一个问题解答就需要学生对地核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球的核心---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400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 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3,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3,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地核的总质量为1.88×10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 。地核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火星还要大。由于地核处于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压力比地壳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在外地核部分,压力已达到136万个大气压,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万个大气压了。这样大的压力,我们在地球表面是很难想象的。科学家作过一次试验,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吨压力的情况下,最坚硬的金刚石会变得像黄油那样柔软。地核内部不仅压力大,而且温度也很高。物质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厘米3之间。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我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钢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这种物质不仅比钢铁还坚硬十几倍,而且还能慢慢变形而不会断裂。地核内部这些特殊情况,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很难模拟,所以人们对它了解得还很少。但有一点科学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内部是一个极不平静的世界,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始终处于不停息的运动之中。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各层次的物质不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动,而且还有上下之间的对流运动,只不过这种对流的速度很小,每年仅移动1 厘米左右。有的科学家还推测,地核内部的物质可能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发生有节奏的震动。

地核距地表如此之深,直接测量其温度几乎不可能。为此科学家们提出,如果能估算出地核主要成分铁元素的熔点,特别是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交界处铁的熔融温度,那么就可以间接得出地核温度的高低。地核中铁元素处于极高压环境中,其熔点比其位于地表时的1800℃要高出许多。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采用了新的方法,来估算在巨大压力下铁熔点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最终估算认为,地核的实际温度可能在5500℃左右。

对后一个问题可利用高中万有引力的知识来解答,具体如下:

若a取16.2,b取31.5,g取10m/s2,G取6.7×10-11,R取6.4×106m,可估算出地核的密度约为11.3克/厘米3(与铅的密度相当)。

宇宙间的奥秘太多了。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我们人类又能了解多少呢?地表下目前我们也只能通过钻探直接了解地球表面几千米深度的情况,通过地震、火山喷发间接了解地球表面几十千米深度的情况,而深达几千千米的地核是很难了解的。

何时我们也能像凡尔纳的“地心游记”里描述的那样到地心中旅游一圈?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对地核是否多了一些了解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7
地有多厚 如果你站在地球极点,那么从地表到地心约为6 356.8千米;如果你站在赤道上,从地表到地心约6 378.1千米。两者相差21.3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如果站在位于南纬1°28′、西经78°48′的南美洲的钦博腊索山顶(海拔6 272米),那么到地心的距离就有6 384.1千米,这是地球最厚的地方,比从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到地心的距离还多2 151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7
因为地球不是规则的圆 所以因地不同大概在6 384.1千米到6 356.8千米之间
第3个回答  2017-06-17
地球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半径:6378km ,
极半径:6357km,
第4个回答  2019-03-22

很多年前,前苏联科学家在科拉半岛展开了一次对地球内部的钻探,最深打到地下12000米左右的位置。更多细节可以查看附件人类探索地心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