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努力?

如题所述

文/麦大人

01

努力,我们才有更多选择。

以前在网上,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令人印象深刻:

在国内某名校,老教授第一堂课并没讲什么深奥的哲理,而是说了几句看似戏谑又意味深长的话。

他说:“女同学嘛,不需要努力的,你只需要嫁一个好人家就行了。”全场震惊的同时,他又说了下一句话:“当然了,如果不努力,你又怎能遇到更好的男人呢?能考进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应该是非常努力的人。”

我们不去管这个笑话是否真实,麦叔觉得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你努力,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权。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似乎说得很在理,但大家都忽略了这句话得有个前提,你首先得有“选择”才行。对于没有选择,或只有一种选择的人,是谈不上“选择”的。

如何让我们有更多选择呢?你得非常努力。

撇开那些家境好,什么官二代、富二代的人不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努力是我们创造选择的唯一途径。而对那些没什么选择权的人,只能被动做出选择,没有主动选择的自由。

没有人天生第一次就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成功的人一定是不断用努力来调整自己的选择。

蔡康永说过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不努力的人,没有资格谈选择。

02

真正努力的人,从来不焦虑。

去年,表弟参加了一个读书会。

设定目标时,他定了一年读五十本书,平均一周一本。开始的几周时间,他在群里每天按时打卡,交各种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满满的正能量,一片祥和喜庆。可两个月不到,他就决定放弃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坚持读书呢?他有些无奈的表示,你看我读了这么久,我感觉自己没多大收获?

我既好气又好笑,这才几天时间啊,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浮躁,只想着走捷径。

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继续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效果。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你最近读的几本书也许你已经记不得了,但它会在某个你需要的时刻跳出来,就像灵光一闪那样。我们常说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速成法,不过是你日复一日的厚积薄发。

后来,表弟转变了心态,一年坚持了下来,身边的人都说他气质明显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份自信的谈吐。

其实很多人都是如此,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就想着走捷径,而没有沉下心去持续发力。他们的方向没有错,只是太急于求成了,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

我们常常把梦想挂在嘴边,计划总是被一再搁浅,以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当今社会,最不缺的东西就是焦虑。不管你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份深深的焦虑感。

对健康的焦虑,我们开始注重养身。对知识的焦虑,购买了大量的付费课程。对工作的焦虑,报了很多培训班。对未来的焦虑,让我们失去了平和的心态?

我们焦虑的,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那些比你优秀的,比你还要努力。其实大可不必,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我们无法简单衡量自己与别人的努力程度和力度。

你要做的就是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对准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坚持到最后一刻,直到感动自己。

真正努力的人,从来不焦虑,因为他们没时间去焦虑。

03

努力,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久前,有个读者K给我讲了他的经历:

大一那会,K是一个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学渣。天天吃了玩,玩了睡,浑浑噩噩,成绩一塌糊涂。

大二时,某天无意中跑去自习室看书,一见钟情一个学法语的学霸女神,只是女神太优秀了,K望而却步。

于是他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努力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进了系里TOP,获得国家奖学金。后来本可以保送本校的研究生,但得知女神想要去北大,他想怎么我也得去个好一点的大学,于是放弃了保研。他开始闭门读书半年,果然考取了名校复旦。

有时候,你会遇见个什么人,你无从选择。但你却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是积极努力还是消极应付,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淡泊明志,有人喜欢安逸,有人勇于奉献,没有对错。

但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都需要让自己非常努力,变得优秀。努力的意义,不在于超越别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的挑战无处不在,努力可以增强我们对抗这个世界的风险。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我们才有能力去保护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用担心身上的钱包。你能够在喜欢的人出现时,不至于自卑的抬不起头。父母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你可以拍着胸脯说,有我在。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

《离婚律师》里这段话是最好的答案:

我认真做人,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有一天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觉得自己高攀,他贫穷我们也不至于落魄,这就是女人去努力的意义。

04

这是一个娱乐过度的时代,也是一个唱衰努力的年代。在不少年轻人眼里,努力是没有用的,所以“懒癌”泛滥,懒得心安理得。

经常有人对我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我要说努力一定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定了高目标,努力后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定的很低,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

我们唯有非常努力,自己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也许你未必能得到那个最好的,但你的收获也不会太差。

努力不是为了追赶别人,只是为了超越自己。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越努力,越幸运。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这个世界上,不希望变好的人基本上没有。这个变好包括了健康、习惯、财富、影响力、价值等各个方面。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越来越好!

小时候谈到理想的时候都希望有所成就,无论是当科学家还是警察、教师、售票员,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价值对他人和社会有用。

但在岁月流逝中,许多人让自己变好的动机越来越弱。这里面一方面是教育给的我们负面的暗示:你英语不行、你数学不好,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一般甚或很差,让大部分只知道自己不擅长干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当到社会上以后,权利寻租、拼爹和品颜值、关系大于能力、投机取巧好过踏实肯干,劣币驱逐良币,又让许多人心里哇凉。

即便是有强动机的人,也不一定变得更好。譬如一个人十分想有钱甚至成为中国首富,这个大致也很难实现。因为钱是一个结果,仅仅有想变好的动机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钱不是目标,必须有通过什么方式赚到钱才是目标。同样,我想成为一个专家也不是目标,而基于你的当前境况、个性、特长和优势,成为你所从事的工作上的专家可能算一个目标,因为这个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达成,你的目标要有可行性,要有相关的资源准备。有了这些,还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要实现目标需要去付出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寻找好的实践机会并坚持实践、持续的反思与思考、主动的表达与传播。这些工作都不容易做,都有点反人性,都不在自己的舒适圈,所以最后坚持下来做的一定是少数人。

你是否愿意为你的目标付出努力?

曾任腾讯副总裁、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的作者吴军说过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

“很多中国的家长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他们会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尽可能地抢位子。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大部分人有良好的愿望,但不愿意为这个付出努力,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真正的有所成就,主要是两个因素:

1、目标。在你的成就动机下,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结果(很有钱、很有才),而是实现结果的手段和方法;

2、努力程度。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有许多人只不过是想想而已,也有许多人真的去干了,这就是区别。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方法问题。如果你努力了,但方法不得当,一定是事倍功半。但最核心的不是方法,如果真的去做,方法到容易学会。

这样就形成了四类人:

第一象限:有目标,真去干。

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下大功夫去学习、实践、反思。在正向上积累,即便最后目标没有实现,也会有大的收获。

第二象限:没目标,也去干。

在现在的环境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目标而胡乱努力,希望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样的概率极低。那些一年读了500本不同领域的书,订阅了从得到到豆瓣知乎混沌研习社,整天参与拆书21天改变习惯樊登读书会的,类似于这个象限。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没有办法积累,将来会成为大百科全书式的万事通,但他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在百度上可以查到的,很难形成核心优势!

这一象限的人感觉最好,而且很难劝:因为他觉得自己够努力啊,每天都忙得要死的去长进自己,他还不认为自己没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呀!

确定目标需要思考,但真正的思考是很费劲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逃避了!

第三象限:没目标,不去干。依然认命,不做挣扎,这样的人很幸福。

第四象限:有目标,不去干。该象限的人都类似于幻想家,混乱了现实与想象的关系,认为只要目标定下了就等于实现了。

因为真正的努力很艰苦,他们也会逃避这些艰苦而习惯用替代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纠结于细枝末节而不顾核心、读那些很容易读的书、干重复的工作,看起来也很忙很累,但实际上没有长进。杨绛先生说的“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是属于第四象限,而要让你的才华配上你的野心也是第四象限。

您是哪个象限的人呢?欢迎对号入座!

第2个回答  2020-09-17

1

上高中的时候,为了能被自己喜欢的男生多注意一点,我努力做了很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事。

虽然并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女生,但潜意识里觉得,只要自己优秀又漂亮,就是值得被他喜欢的。

为了永远保持匀称的身材,很长一段时间我晚上只喝一杯150ml的酸奶,或者只吃一个苹果。睡前我会用棉签蘸着vc胶囊涂睫毛,然后躺在床上做空中单车。

我不剪头发,梳着高马尾发尖会在腰部摇摆,于是上课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端正坐姿,即使手和腿会摆动位置,也会考虑自己的背影,在他眼里是否好看。

甚至我会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的弧度,灿烂的笑,害羞的笑,希望自己笑的时候,他能看到一抹光。

在学习上,他也是我干劲满满的来源和精神支柱,我的数学和地理很差,每当做到永远无解的题目时,我很想放弃,但是偷偷回头看了他一眼,我就会坚持下去。

反正当时,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他。希望他能看到,然后欣赏我。

然而结果却挺不如意的,进阶版的我,在高考那年的暑假,还是彻底失恋了。虽然我的改变,与此同时吸引到了一个比他更优秀的理科男。

可是我喜欢的人,依然不喜欢我啊。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状态挺丧的,我觉得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全是瞎忙活。

但是上大学以后,我的桃花运仿佛开了挂,我搞不懂男孩子们为什么突然就会跟我表白。我参加社团,也会被同僚称赞,觉得我的表现落落大方。

得到这些认可,我很开心,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原来我努力改变自己的终极意义,并不是为了被他喜欢,而是为了此刻,为了当下,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后来我读亦舒的《美丽新世界》,里面有一句话说尽了我的感受。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紧要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2

作为一个一(十八)线作者,我也是有粉丝的,甚至不乏很多小鲜肉“小姐姐”“小姐姐”把我叫来叫去。

我也曾有过那种期待,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把我发过的所有微博、朋友圈、文章都看一遍,只是出于对我本人的兴趣,想要了解我来时的路。

结果当真的有这种事发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感动,甚至有点觉得难为情。我的天,一年前的文章他怎么能夸上天,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写得什么玩意儿,快别给我丢人了。

原来,我只是想让你们看到我此时此刻正在写的文字,这是我现在能给你最好的东西了。

至于你会不会因为我的文字而爱上我,这我哪敢奢求。

就算我有一天能写出举座皆惊的故事,也不代表我被人爱的筹码增加了,我不能夸大自以为是的条件在爱情中的作用,因为去掉这个标签之后,我又有什么值得爱的呢。

被分手的有钱人,被劈腿的精英,其实遍地都是。爱情这种事,最后还是要讲究两个人相处的状态,我们不能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变成爱情的附加。

当然,那些说要收了我要撩我的人,很快就消失了热情,他们并没有成为我的邻居,也没有出现在楼下便利店,只有我,还在打磨着自己的故事,希望能触碰到更多人敏感的神经。

3

我有一个同行朋友,人漂亮,年纪轻轻开公司,握着一手资本和筹码。可是又怎样呢?该走的人照样留不住,她已经不记得失恋多少次了。

有时候我俩在晚上喝酒,她说:“好想一下子喝醉了然后睡死过去,醒来之后解散公司,我浪迹天涯。”

可是天亮时分,她固定的生物钟会叫醒她,她收拾好,还是开车去公司做她那看上去感情冷漠的女老板去了。

在北京这种城市,谈恋爱是美好愿望,安身立命才是可触及的现实。

可是反过来一想,会开心一点,我们爱自己,并且有能力爱自己,当那个心爱的人出现时,也就可以更好地爱对方,更有能力地爱对方。

我想,就算我变得越来越好,爱情却没有如约而至,我也会为自己鼓掌,为自己高兴。

海子说: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我要补充:

活出最好的模样

第3个回答  2019-02-26

永远不要轻视时代洪流的力量!

第4个回答  2020-03-20

为了你夹菜的时候没人敢转桌子,为了点餐的时候,不用过度在乎价格,为了女儿不受欺负,为了亲人生病时,会有更好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