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科技投入产出状况

如题所述

(一)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投入状况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地质勘查工作费用从2005年开始,费用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地质勘查工作费用达830亿元,为2000年的3.8倍。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5万左右,增长到2010年的62万左右(图2-9、图2-10 ,表2-12)。

图2-9 2000~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费用变化

图2-10 2000~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状况

表2-12 2000~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与工作费用

资料来源:2001~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我国地质科技投入状况

1.人力投入状况

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人员大量聚集在国有地勘单位,2007年全国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在职职工为63.08万人,其中属地化、中央管理和科研院所等国有地勘单位的在职职工为35.84万人,在国有地勘单位的在职职工中地质勘查技术人员为11.94万人,占33.3%(王东云,2007)。

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研究与开发机构共53 所。近10年来,尽管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快速增加,但是地质勘查行业中科研人员增长缓慢,甚至出现总量下降趋势。我国地勘行业R&D人员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工作,应用研究人员在2004~2008年之间,一直占据50%以上的高比例;试验发展研究人员也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在2009年,更是超过了应用研究人员的数量;而基础研究人员则比例偏低(图2-11、图2-12 ,表2-13)。

图2-11 2002~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图2-12 2002~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力投入类型分布

表2-13 2002~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单位:人

资料来源:2003~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资金投入状况

地勘投入主体与我国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紧密相关,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的变更。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工作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即地质工作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地质勘查资金,全部由国家统一分配,地质工作费用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完成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无偿向使用者提供,充分体现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从1978~1998年,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我国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变化,地质工作改革明确提出地质工作要实行“三化”,即地勘单位企业化或部分地勘单位企业化,地质成果商品化或部分地质成果商品化,以及地质工作社会化,在实践中由政府出资地勘费,再通过地质成果有偿使用,收回地勘费,探索了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的路径;1999年以后,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已迈出重要一步,初步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地质工作两级管理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取得了宝贵经验、矿业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勘查投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2001~2008年,我国地质勘探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保持47%的增长幅度,其中,2006~2008年这三年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之前的几年。在经费来源的渠道上,政府的资金投入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008年,政府资金达16亿元,占总经费的80%(图2-13 ,表2-14)。企业资金、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资金来源多元化。

表2-14 2001~2008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来源 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2002~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年、2011年统计年鉴未统计此项目)。

图2-13 2001~2008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总额

3.经费支出状况

我国地质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支出情况总体上逐年增加,从2006年开始,支出费用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增长约34.4%。基础研究工作的支出费用增加幅度很小,2002年占总支出的1/3 ,2010年仅占总支出费用的1/10。应用研究的费用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应用研究费用为2.8亿元,是2002年费用的11倍,占到总支出费用的1/4左右。试验发展费用近年来也保持稳步增长趋势,2010年费用为2002年的12倍左右(表2 15 ,图2-14)。

表2-15 2002~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支出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2003~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图2-14 2002~2010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支出按研究类型分布情况

(三)我国地质科技成果现状

地质科技成果是政府决策、科研工作和矿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地质勘查科研课题数目在2003~2006年、2008~2009年两个阶段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科研课题数目增长速度飞快,涨幅为61%。地质科技论文呈现快速增长,论文的发表与科研项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近十年来,科技著作、获奖成果数目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图2-15 ,表2-16)。

图2-15 2000~2010年地质勘查科技活动成果

表2-16 2000~2010年地质勘查科技活动成果

续表

资料来源:2001~2011年《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牵头承担了国家“863”、“973”和支撑计划等20多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在土地、矿产与海洋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地球科学前沿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理论和应用成果,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其中,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资源调查、评价、管理与保护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地质找矿实现突破,创新了中国区域成矿理论,深化了中国地质构造体系的认识,建立了一批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模型,构建了高效的勘查技术体系,在云南红河等地建立了勘查示范研究基地,在四川攀枝花、西藏驱龙、云南普朗、新疆彩霞山、内蒙古毕拉格、辽宁大台沟等20多个靶区、矿区深部或外围获得找矿重大突破。

《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中提到,截至2010年10月31日,2010年在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登记成果共计215项,登记总数比上年度增加了30.5%。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134项,占登记成果总数62.3%;基础理论类成果46项;软科学类成果35项。

2010年成果评价方式呈现“以验收为主,鉴定和评审为辅,其他评价方式并存”的状态。2010年登记成果按照第一完成单位统计,由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登记成果127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59.1%;由部直属单位登记成果53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24.7%;相关院校登记成果16项,由其他单位登记成果19项(表2-17)。

表2-17 2010年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