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四处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截止至2019年6月11日,我国有13处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分别为:

1、武陵源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北部

地理特征:数量超过3000个的砂岩柱和峰,有一处凌驾于357米深的谷底之上天然石桥,数十个溶洞,峡谷、瀑布、溪流和潭遍布。该地区还拥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如云豹、南方红豆杉等。

2、九寨沟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地理特征:九寨沟景区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有108个海子会随着周围变化而变幻出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景区内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还包含一个保存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科研价值极高。

3、黄龙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地理特征:我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海拔1700~5588米,山顶终年积雪,是中国最东部的冰川。以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彩池、雪山、峡谷、森林称为“四绝”。黄龙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大熊猫和金仰鼻猴等濒临灭绝的动物提供栖息地。

4、三江并流

列入时间:2003年

地理位置:三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地理特征:“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景区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原始森林和数百个冰蚀湖泊。三江并流地区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列入时间:2006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

地理特征: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人工繁殖大熊猫的重要来源。除此,栖息地还保护大量的特有濒危动植物物种,如红熊猫和珙桐等,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6、中国南方喀斯特

列入时间:第一期是2007年,第二期是2014年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

地理特征: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7、三清山

列入时间:2008年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

地理特征:道教名山,有着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三清宫古建筑群,被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三清山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曾被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8、中国丹霞

列入时间:2010年

地理位置:位于湖南崀山、宁夏西吉火石寨、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国西南、西北地区7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地理特征: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包括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还有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9、澄江化石地

列入时间:2012年

地理位置: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

地理特征:化石群距今5.3亿年,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是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云南澄江化石群成功申遗,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10、新疆天山

列入时间:2013年

地理位置:新疆

地理特征:新疆天山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横亘新疆全境。新疆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总面积达5759平方公里。新疆天山拥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其海拔为7443米,同时也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

11、湖北神农架

列入时间:2016年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地理特征:因华夏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救民之传说而得名,保存有全球北纬30度带最为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植被,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奇迹”,其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全球少有。

12、青海可可西里

列入时间:2017年

地理位置:青海高原的东北端

地理特征: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这片高山和草原系统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13、梵净山

列入时间:2018年

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3县交界处

地理特征:总面积为4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25800 公顷,缓冲区2800公顷,试验区13300公顷(其中旅游小区12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自然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6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单(10处)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1992.12)
  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264Km²,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区组成。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9 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总面积约620Km²,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林中夹生的箭竹和各种奇花异草,使举世闻名的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乐于栖息在此。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 森林之美。沟中地僻人稀,景物特异,富于原始自然风貌,有“童话世界”之誉。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区,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这五绝而驰名中外。
3.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700Km²。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三江并流国家公园坐落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山区,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顷。公园内包含有8种保护区域的地貌,其特点主要是:亚洲三大河流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平行自北向南流淌,它们流经海拔3000余米的峡谷,两岸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河期峭壁。这个地区是中国的地震中心,也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气候现象地点之一。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4.1万Km²。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区内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异景观。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大熊猫栖息地是中国稀有的“活化石”动物栖息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Km²,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6.三清山国家公园(江西上饶市,2008.7)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江西三清山国家公园的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7.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县、重庆武隆,2007.6)
  喀斯特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坑群等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距今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比如云南石林素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8.中国丹霞(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鹰潭龙虎山和上饶龟峰、浙江江郎山,2010.8.1)

  中国丹霞是中国境内由陆相红色砂砾岩在内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来力量(包括风化和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这一遗产包括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的6处遗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壮观的红色悬崖以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包括雄伟的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这里跌宕起伏的地貌,对保护包括约400 种稀有或受威胁物种在内的亚热带常绿阔
林和许多动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9.澄江化石地(云南玉溪,2012.7)
  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澄江化石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境内,面积512公顷,缓冲区面积220公顷,距今5.3亿年,于1984年被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澄江化石地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这在世界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完整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10. 新疆天山(新疆,2013.6)
  新疆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此次申报的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由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博格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和阿克苏地区的托木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喀拉峻—库尔德宁等四个区域组成,总面积达5759Km²。新疆天山具有极好的自然奇观,将反差巨大的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奇妙地汇集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自然美;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南北坡景观差异和植物多样性,体现了帕米尔—天山山地生物生态演进过程,也是中亚山地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的最重要栖息地,突出代表了这一区域由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替代的生物进化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5
乌鲁木齐BRT快速公交车 三鹿奶粉厂 中超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