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肺栓塞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标和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定义: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指栓子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一.病史:有创伤、骨折、长期卧床、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妊娠和分娩等病史。有远端静脉发生血栓、脂肪栓、羊水栓、菌栓、瘤栓、空气栓的可能性,常有久病卧床后突然离床活动或胸腹腔用力过度等诱因。
二.临床表现:发病急骤,重者突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恐惧不安、剧烈胸痛、干咳、咯血,也可出现哮喘、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甚至休克与猝死。轻者仅有活动后呼吸困难。肺部栓塞区可出现干、湿性罗音、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征。重者可有紫绀、休克和急性右心衰竭征象。
三.胸部X线检查:常见X线征象为栓塞区域的肺纹理减少及局限性透过度增加。肺梗塞时可见楔形、带状、球状、半球状肺梗塞阴影,也可呈肺不张影。另外可以出现肺动脉高压征,即右下肺动脉干增粗及残根现象。急性肺心病时可见右心增大征。
四.心电图:动态出现SⅠQⅢTⅢ征及V1-2T波倒置、肺性P波及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五.血气分析:可出现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增加。
六.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
七.心脏超声检查:可直接检出栓子或表现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的征象。
八.螺旋CT及MRI检查:直接征象见肺动脉半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或完全梗阻,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扩张,或左右肺动脉扩张,血管断面细小缺支,肺梗塞灶或胸膜改变等。
九.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确定肺栓塞的部位和程度的可靠方法。为创伤性检查,应用受条件限制。
十.其它:血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胆红素增加,血沉增快。
以往肺栓塞的治疗以全身用药及外科手术取栓为主,随着高效溶栓药物的发现,溶栓治疗已越来越受重视,一般下肢近端静脉大块血栓,溶栓前应放置下肢静脉滤器[2],溶栓后规范抗凝,以防止再发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并发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解除肺动脉栓塞,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减少肺动脉阻力,降低右心室前负荷,逆转右心功能衰竭,从而减少肺动脉栓塞的病死率,溶解静脉系统的血栓还可以减少栓子来源,减少肺栓塞的复发和由此而导致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肺血栓栓塞症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报道较多,而以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未见报道。瑞替普酶(派通欣)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变异体,属第3代溶栓药物,血浆半衰期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明显延长,可以方便的间隔30 min两次静脉注射给药[3]。本组10例患者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总有效率80%。从瑞替普酶2 h溶栓加抗凝治疗结果看,患者临床指标包括心率、呼吸、呼吸困难等情况均得到迅速改善,从血气分析看,所有患者有呼吸性碱中毒,并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提示观察血气分析的变化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另外,从治疗后3日的结果看,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气分析对于早期判断溶栓治疗效果是一个较敏感的指标。从UCG肺动脉收缩压的观察中,溶栓早期3日内改善不明显,多于1周后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因此提示,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在评价溶栓效果及预后方面是一个较好的临床指标。本组病例中,只有少数于溶栓后第2~3日出现皮下出血、鼻出血、镜下血尿及痰中带血,我们认为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与凝血监测,根据病情及监测指标,调整剂量是防止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时间窗为6 h,而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时间窗为14日内的新鲜血栓,溶栓治疗越早越好。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订《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将溶栓时间窗定为14日,但同时指出对此不作严格限制,本组3例患者发病14~30日,溶栓治疗仍半数以上病例仍然有效,提示溶栓时间可适当放宽。综上所述,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其溶栓时间窗可适当放宽,但进一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估尚需扩大观察样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4
你最好去书上看看 太长啦?或去医院看看 检查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