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如题所述

鹧鸪天
南宋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候?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以“愁”立意。“愁”从何来?为何而“愁”?作者未言。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看透了官场在富贵生活的表象下掩盖着的种种风波险恶,自己一生追求的、期望凭借马上杀伐恢复中原故土以博取功名富贵的雄心,也在年复一年的官场生涯中消磨殆尽,因而对官场颇产生一种极端厌倦的情绪。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作者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作者最终思考的结果是:作为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应该有一个自由之身,至于功名富贵,则全为身外之物。基于此,作者认为:过一种闲云野鹤、不受人间礼法管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选择。
上阕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这两句写作者之愁无处不在:作者本想到高楼去避愁,可是愁还是随着上了高楼,这个愁啊,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随。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宦游数十年,曾经历了多少次江山的变迁。眼中所见,多少亲朋已经白发苍苍。这两句写作者对人生的体会,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说中,寓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没有颇久的人生阅历,未经一定的官场生涯,是难以体会出这两句的分量的。
下阙连呼两句“归休”,否定世间一切的功名富贵,是作者对官场生涯失望至极的一种极端化的情绪表现。结处以浮云为喻,是为自己鄙弃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作确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受官场束缚的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