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个人的人事档案里是必须要有劳动合同吗?

如题所述

不是必须要有的。人事档案包含资料:

第一类、履历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转正定级表;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原)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处理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

扩展资料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

提供保管档案的服务的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各区、县人才市场及街道办等。按照我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不得截留和销毁。

档案丢失需进行补档,也就是说,持有者需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原工作单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因为档案未归档会影响到入党、升学等,影响自己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自己出国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事档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人事档案里是必须要有劳动合同的。
  人事档案可以以个人名义存放,以个人名义存放的不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如果是单位存放,这些事应该单位人事部门进行处理,即使你作为职工手里没有劳动合同,他们作为用人单位自然会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人事档案可以以个人名义存放,以个人名义存放的不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如果是单位存放,这些事应该单位人事部门进行处理,即使你作为职工手里没有劳动合同,他们作为用人单位自然会有的。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该交给职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30
不一定,为了方便管理,正常人事档案是跟劳动合同放在一起的,也有些公司是将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单独放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