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危险源管理制度、应急预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15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为创新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现就项目部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
(一)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依据《铁路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表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桥梁施工及高空作业;
3.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4.起重吊装工程;
5.隧道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
6、易燃易爆物品区域;
7.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一)项目部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三)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部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项目部组织专家组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四)对存在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项目部按专项施工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应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
(五)项目部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在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和分析的不安全行为。
(六)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分部分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物体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登记、汇总重大危险源明细,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环节控制,并公示控制的项目、部位、环节及内容等,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对危险源采取的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设施的状态,责任落实到人。
(七)项目部项目工程部应将重大危险源公示项目做为每天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安全交底内容,提高作业人员防范能力,规范安全行为。
(八)安质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部位作业进行旁站监理。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有权停止施工。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九)项目部要保证用于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所需的费用,及时划拨;施工单位要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单独列支,保证专款专用。
(十)项目部应对施工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施工档案,每周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
(十一)各级主管部门或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重点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检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和过程控制;检查现场实物与内业资料的相符性。
(十二)各级主管部门或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项目监理单位,应把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施工情况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阶段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1.1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各类产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公司的正常发展。1.2适用范围 使用公司产品后,突发性不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1.3职责 1.3.1综合协调组:由公司部门负责人组成,管理者代表任组长。 a.组织、协调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b.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和配合; c.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d.分析突发事件发展态势,组织撰写总结报告。 1.3.2督导处置组:由管理者代表任命生技部相关人员成立。a.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收集突发事件第一手资料;b.根据突发事件的态势,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c.根据领导小组决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并从经销商、消费者手中召回本批次出现问题的产品。 1.3.3后勤保障组: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办公室相关人员成立。 a.及时与公司领导联系,汇报有关情况; b.保障车辆、经费,安排值班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 1.3.4技术服务组:由管理者代表任命相关技术人员成立。 a.对突发事件进行质量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 b.做出质量状况结论。1.4应急管理控制 1.4.1突发事件的报告1.4.1.1 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及时向办公室报告突发事件。1.4.1.2办公室组成举报投诉和信息报告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报告及时、准确无误。1.4.1.3办公室在获得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时,应立即报告,重大突发事件,需在1小时内上报,不得隐瞒、缓报和谎报。1.4.1.4在接到突发事件的信息或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情况调查、分析和汇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1.4.1.5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应急报告分为初次报告、动态报告和总结报告。a.初次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面、潜在影响、发展趋势分析、拟采取的措施等。b.动态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采取的应对或处理措施。c.总结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应对措施的处置结果,对今后类似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建议等。 1.4.2后期处置 1.4.2.1调查与评估 产品安全应急终止一周内,各相关责任人要向综合协调组提出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生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宠物的伤亡、经济损失等)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综合协调组要对事故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存在的关键,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1.4.2.2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参加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置工作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进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