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如题所述

1.工程概况
  本项目占地面积1073.83m2;总建筑面积为:9820.74m2;层高3.6m,平面尺寸为23.7m×52.0m,高宽比为1.6。采用桩基础。
  2,建筑
  2.1 建筑平面设计
  本工程为一个办公楼,9层,局部十层。布置了资料阅览室,娱乐室,办公室,传达室,会客室,计算机房,四部电梯。
  2.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突出该建筑的特点,线条明晰、简洁、色彩明快、带形窗,立面整洁洗炼。
  3 建筑材料
  首层地面使用花岗石地面,(98ZJ001)地24。总厚130mm。
  首层卫生间使用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98ZJ001)地50。总厚182mm。
  楼面使用胶粘搏型木地板楼面(98ZJ001)楼15。自重0.48kN每平方米。
  屋面使用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膜防水屋面。总厚度180mm。屋3(98ZJ001)
  卫生间使用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98ZJ001)楼27厚度102,自重2.26。
  吊顶统一使用顶13(98ZJ001)吊顶(顶层机器用房不吊顶)高度84MM自重0.26。
  内墙装修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墙面(98ZJ001内墙20),
  卫生间内墙使用面砖墙面(98ZJ001内墙10)总厚度30mm
  外墙装修使用花岗石外墙面(98ZJ001外墙14)总厚度50mm
  散水使用细石混凝土散水(98ZJ001散2)总厚度190mm。
  墙厚除了特别标注的以外均为240mm,混凝土强度板、梁取C30柱子取C35。
  4 设计依据:
  4.1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有关法规、资料:
  1、《建筑结构统一标准》(GB68-84)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94)
  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2 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基土成因类型为冰水洪积层。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新近沉积层(第一层),粉质粘土,厚度0.5-1.0米,岩性特点,团粒状大孔结构,欠压密。
  粉质粘土层(第二层),地质主要岩性为黄褐色分之粘土,硬塑状态,具有大孔结构,厚度约3.0米, qsk=35-40kPa。
  粉质粘土层(第三层),地质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可塑状态,厚度3.5米, qsk=30-35kPa。
  粉质粘土层(第四层),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厚度未揭露,qsk=40-60kPa,qpk=1500-2000kPa。
  不考虑地下水。
  场地为1类一组Tg(s)=0.25s (表3.8《高层建筑结构》)
  4.2 设计荷载:
  4.2.1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D:基本风压值W0=0.35KN/m2(五十年一遇)。
  4.2.2楼、屋面使用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其主要荷载取值如下:
  走道:2.5kN/m2
  消防楼梯:2.5kN/m2
  办公室:2.0kN/m2
  机房:8.0kN/m2
  7.结构抗震缝、后浇带的设置
  门楼与主楼之间设置抗震缝。
  设计内容:
  设计一栋办公楼,抗震烈度为7度。要求完成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图。至少要有两个标准层。
  任务要求:
  此办公楼要求长度为30-50m。布置两个楼梯,电梯。要求手算一品框架,并使用pkpm建模并计算。得到结果后分析电算于手算之间的差异及其来源。
  建筑规模: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西五楼,西十二楼,东五楼与东十二楼的基础上,参考了一些已经使用的设计后,本着尽量使用多的结构形式的原则,我确定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以此确定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平面图详见图1.1)
  方案整体对称,所有房间均为矩形,比较传统,经济实用,有利于引导人流,且外形较好,整体布局较为紧凑,有利于抗震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主要应考虑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力求建筑物的美观大方,同时兼顾结构平面布置尽量规则合理和抗震要求,以便于结构设计。综合考虑建筑和结构设计的要求,初步拟定内廊式平面框架形式。对于平面布置作如下几点说明:
  1)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房间对使用面积的要求,同时考虑结构的受力合理性及柱网的经济尺寸,本设计柱网基本上采用8.0×7.8m,局部地方采用更小的柱网尺寸;
  2)走廊宽度根据本设计要求取轴线宽度2.7m,主要人流通道为位于大楼中部的两部电梯和主楼梯。为了满足防火要求,在电梯后面设置了楼梯以防止停电和满足火灾时人员疏散要求。在底层走廊的两端设有侧门,供紧急疏散用;
  建筑立面设计
  结合平面设计中框架柱的布置,立面上主要采用横向划分,外墙(包括玻璃幕墙)将柱完全内包。外观上显得平整,稳重;同时,考虑到框架结构的优点,柱间多用窗少用墙,使窗与柱及窗间墙之间形成了有节奏的虚实对比,显得明快、活泼,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采光效果。大门正中间,使整个建筑物显得美观大方。大门采用玻璃旋转门,使整个大门显得现代并且节能,门厅空间显得通透,类似雅典娜神庙的雨蓬,和大门的设置一同起到了突出主要入口功能,起到了吸引人流导向的作用。
  屋顶檐口采用欧洲风格的成品山花,使屋顶美观又不失大方。设计成可上人屋面,必要时可开辟成临时活动场所。同时极大的方便了电梯机房设备和屋面的检修。
  本项目占地面积1073.83m2;总建筑面积为:9820.74m2;层高3.6m,平面尺寸为23.7m×52.0m,高宽比为1.6。采用桩基础。
  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基土成因类型为冰水洪积层。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新近沉积层(第一层),粉质粘土,厚度0.5-1.0米,岩性特点,团粒状大孔结构,欠压密。
  粉质粘土层(第二层),地质主要岩性为黄褐色分之粘土,硬塑状态,具有大孔结构,厚度约3.0米, qsk=35-40kPa。
  粉质粘土层(第三层),地质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可塑状态,厚度3.5米, qsk=30-35kPa。
  粉质粘土层(第四层),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厚度未揭露,qsk=40-60kPa,qpk=1500-2000kPa。
  不考虑地下水。
  场地为1类一组Tg(s)=0.25s (表3.8《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荷载:
  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D:基本风压值W0=0.35KN/m2(五十年一遇)。
本文来源于: http://www.waibaowang.net/tumu/101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6
请专业代论文的人写啊 大学周围随时可以找到
第2个回答  2013-08-16
我帮你设计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