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具体类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英文为“Treaty of peace, amity, and commer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Empire”,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黄埔条约》(Treaty of Whampoa)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中法《黄埔条约》共3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4-27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中国近代史上损害中国经济甚重的“协定关税”之始。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果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黄埔条约》,法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鸦片战争后,法国利用中国战败的困难局面,继英美之后派遣特使剌萼尼率兵船八艘,于1844年 8月13日(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三十)到达澳门,与清两广总督耆英谈判。10月24日,双方在停泊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约,共三十六款,附《海关税则》。法国不但轻易取得英﹑美已得到的各种重大权利如五口通商﹑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而且攫取一些新特权。如法国人在五口地方租赁房屋行栈或租地自行建屋时,其“房屋间数,地段宽广,不必议立限制”。条约给予法国人在五口建造礼拜教堂﹑墓地等权利,并规定中国政府承担保护的义务。条约签订后,法使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12月28日(十一月十九)耆英奉旨宣布天主教弛禁。第二年2月8日(二十五年正月初二)道光帝正式颁布了弛禁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9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中国近代史上损害中国经济甚重的“协定关税”之始。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果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一八四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黄埔。
  今大清国与大法兰西国以所历久贸易、船只情事等之往来,大清国大皇帝、大法兰西国大皇帝兴念及妥为处置,保护懋生,至于永久,因此两国大皇帝酌定议立和好、贸易、船只情事章程,彼此获益,根深柢固,是以两国特派本国全权大臣办理,大清国大皇帝钦差大臣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耆;大佛法兰西国大皇帝钦差全权大臣超委公使拉萼尼;彼此公同较阅权柄,查核善当,议立条款开列于左:
  第一款 嗣后大清国皇上与大法兰西国皇上及两国民人均永远和好。无论何人在何地方,皆全获保佑身家。
  第二款 自今以后,凡法兰西人家眷,可带往中国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市埠地方居住、贸易,平安无碍,常川不辍。所有法兰西船,在五口停泊、贸易往来,均听其便。惟明禁不得进中国别口贸易,亦不得在沿海各岸私买、私卖。如有犯此款者,除于第三十款内载明外,其船内货物听凭入官,但中国地方官查拿此等货物,于未定入官之先,宜速知会附近驻口之佛兰西领事。
  第三款 凡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所有各家产、财货,中国民人均不得欺凌侵犯。至中国官员,无论遇有何事,均不得威压强取法兰西船只,以为公用、私用等项。
  第四款 大法兰西国皇上任凭设立领事等官在中国通商之五口地方,办理商人贸易事务,并稽查遵守章程。中国地方官于该领事等官,均应以礼相待;往来文移,俱用平行。尚有不平之事,该领事等官迳赴总理五口大臣处控诉,如无总理五口大臣,即申诉省垣大宪,为之详细查明,秉公办理。遇有领事等官不在该口,法兰西船主、商人可以扎与国领事代为料理,否则迳赴海关呈明,设法妥办,使该船主、商人得沾章程之利益。
  第五款 大法兰西国皇上任凭派拨兵船在五口地方停泊,弹压商民水手,俾领事得有威权。将来兵船人等皆有约束,不许滋事生端,即责成该兵船主,饬令遵守第二十三款各船与陆地交涉及钤制水手之条例办理;至兵船议明约定,不纳各项钞饷。
  第六款 法兰西人在五口贸易,凡入口,出口均照税则及章程所定,系两国钦差印押者,输纳钞饷。其税银将来并不得加增,亦不得有别项规费。法兰西人凡有钞饷输纳,其货物经此次画押载在则例,并非禁止、并无限制者,不拘从本国及别国带进,及无论带往何国,均听其便;中国不得于例载各货物别增禁止限制之条。如将来改变则例,应与法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至税则与章程规定与将来所定者,法兰西商民每处每时悉照遵行,一如厚爱之国无异;倘有后减省税饷,佛兰西人亦一体邀减。
  第七款 法兰西货物,在五口已按例输税,中国商人即便带进内地,经过税关只照现例输税,不得复索规费,按今税则是有准绳,以后毋庸加增。倘有海关书役人等不守例款,诈取规费、增收税饷者,照中国例究治。
  第八款 缘所定之税则公当,不为走私藉口,谅法兰西商船将来在五口不作走私之事;若或有商人、船只在五口走私,无论何等货价、何项货物,并例禁之货与偷漏者,地方官一体拿究入官。再中国可以随意禁止走私船只进中土,亦可以押令算清账项,刻即出口。倘有别国冒用法兰西旗号者,法兰西设法禁止,以遏刁风。
  第九款 凡前在广东额设贸易之洋行,业已照例裁撤,法兰西人以后在五口任便置办货物入口、出口,听其与中国无论何人随意交易,不得居中把持。将来不可另有别人,联情结行,包揽贸易。倘有违例,领事官知会中国官,设法驱除。中国官宜先行禁止,免败任便往来交易之谊。
第3个回答  2013-08-29
1844年7月3日(清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美国特使顾
盛用恫吓与讹诈的手法,胁迫清两江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
村签订《望厦条约》34款,附有《海关税则》。
美国除获得英国在《南京条约》及附约中除割地赔款的全部
特权外,还获得新特权:(l)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美国人与任何
外国人在中国发生一切诉讼,“应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
国官员均不得过问”。(2)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倘中国
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它议允”。(3)美国兵船
可以自由进入中国领海,任意在中国各港回巡查贸易,中国官员
须以平等之礼相待,(4)美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
立医院、教堂。
《望厦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强迫清朝签订的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
事件介绍

  《黄埔条约》,法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鸦片战争后,法国利用中国战败的困难局面,继英美之后派遣特使剌萼尼率兵船八艘,于1844年 8月13日(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三十)到达澳门,与清两广总督耆英谈判。10月24日,双方在停泊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约,共三十六款,附《海关税则》。法国不但轻易取得英﹑美已得到的各种重大权利如五口通商﹑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而且攫取一些新特权。如法国人在五口地方租赁房屋行栈或租地自行建屋时,其“房屋间数,地段宽广,不必议立限制”。条约给予法国人在五口建造礼拜教堂﹑墓地等权利,并规定中国政府承担保护的义务。条约签订后,法使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12月28日(十一月十九)耆英奉旨宣布天主教弛禁。第二年2月8日(二十五年正月初二)道光帝正式颁布了弛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