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原文。

如题所述

相传佛祖在灵鹫山为众弟子说法,有大梵天王献金色波罗花表示敬意。佛祖拈花示众,众弟子不知何意,只有迦南尊者当下破颜微笑。于是佛祖高兴地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于摩诃迦叶

拈花一笑者,至净至纯。在迦叶的眼中,佛祖的拈花动作如画般美丽,迦叶的眼里纯净没有搀杂任何邪念,众人皆不知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以纯心对待,单纯的只看到拈花的美,所以只为美而微笑。

凡事都追求从简单的表象得到其背后的复杂,是愚蠢的。不论事,物的授者还是受者。

另一篇: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9
 1、《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2、宋·释普济《五灯会元�6�1七佛�6�1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第2个回答  2013-08-29
释伽牟尼登坛那一天,灵鹫山上众神毕集,仙乐齐鸣。释伽牟尼在弟子们的簇拥下走上法坛坐定。此时,梵天恭敬地走到佛的面前说:“愿世尊开坛讲法,让普天的众生都得到利益吧!”说着,还呈上一枝贵重的金色波罗花。

释伽牟尼接过花,他仪态安详而庄重。众弟子都企盼着能听到那无上妙法,整个灵鹫山霎时间安静下来。可释伽牟尼却一句话也未讲,他慢慢地举起手来,手上依旧拈着那枝金光灿灿的波罗花。众弟子的眼神随着那枝花从左移到右,从上移到下,他们都在揣度着释迦摩尼的用心。

这时站在下首的一位叫摩柯迦叶的老比丘破颜含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限深意。这情景马上被释伽牟尼看到了,他开口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法,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柯迦叶。” 灵鹫山顿时又沸腾起来,众神纷纷议论刚才发生的这件奇特而神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