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思念亲人或思念家乡的古诗10首,其中一首需赏析,300字左右,很急,谢谢

如题所述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8
巴南舟中夜书事
岑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夜,秋月不堪论!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飀,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写意
李商隐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
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送武进韦明府
钱起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渔商。
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
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

蒲津河亭
唐彦谦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栏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雨夜
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出关路
白居易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
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历朝怀远思乡诗

现代社会,各种先进的交通、通讯设备已经将地球上的人类生活联接为一个整体,人类的足迹甚至已经踏上月球,遥远的距离,早已不是阻碍人们交流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想象:在古代,也就是说在靠人力和畜力去挑战距离的漫长时期,在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来到中国花了三年半的岁月里,一次远别离对人们意味着什么?当一位亲人或朋友共到那千万里之外,中间隔着人迹罕至的险山恶水和渺不可知的荒凉,远行者在驿站,亲友们在故乡,在无数个节日或月圆的晚上,他们会在怎样的心情下想到对方?

幸好那时有了诗。文学的独特价值之一,就在于它不仅能记录事实,记录思想,还能记录最为复杂、细微的感情。于是在文学的海洋里我们得以透视到古人的心灵折射出的光芒。而其中的怀远思乡诗,则更能使我们把握别离的人们情感的脉动。

而当我们去披拣古代诗歌的宝库时,我们发现,所谓“怀远思乡”,早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主题之一,几乎存在于每一位诗人的创作中,而且是不少诗人留下诗篇最多的主题,有的诗人,平生只留下了一首诗,内容即是关于此的(如陆凯和他那首有名的《赠范哗》)。而我国古代怀远思乡诗的历史,则上可溯至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那里面记载下了我国先民对于思念之情的最初体验,下可延展到封建社会的结束前后,在我国古代怀远思乡诗的终结时期,最有代表性、最为感人的又是那些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求学、游历以求再振国邦的游子们在飘洋过海的船上或远隔重洋的异邦写的,我们读到黄遵宪著名的怀远诗《海行杂感》时,便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怀远思乡诗,主题虽然只有一个,但具体的诗中所涵盖的内容,却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在其中亦可窥见古代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活动之一斑。有人说过,人类社会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向文明的,自从有了人类,就没有停止过战争,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不例外。无论是为了改朝换代,争权夺位,还是为了抵御外侵,平定内乱,或者是为和平时期驻守边防,尽管战争的目的和意义不尽相同,但对于战士们来说,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两种残酷的现实:一种是与亲人、家乡的远别,另一种是最终的流血与死亡。而当这两种愁思或恐惧同时占据他们的思想时,他们对亲人和家乡的怀念也就分外强烈,因为这时的家乡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团圆和温暖,还意味着人类更为基本的需求——和平与安全。另外,与征人思乡相呼应的,还有家人特别是妻子对他们的思念,我国古代的“思妇”诗,有很大一部分是因此而发的,所以,征人思乡、家人怀远,便成为怀远思乡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中的《国风·陟岵》、《邶风·击鼓》、汉魏六朝的《苦寒行》(曹操)、《捣衣诗》(温子升)、《关山月》(徐陵)、唐代的《从军北征》(李益)、宋代的《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明清的《榆河晓发》(谢榛)、《从出关》(徐兰)等这些历朝历代的代表作,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征战所引起的与亲人、家乡的远别,曾在我国历代人民的心灵上引起多么强烈的震颤。

社会政治生活在怀远思乡诗中也有广泛而深入的反映,我国古代文人为了追求功名、建功立业,往往抛妻别友,赶赴京城谋职,而一旦踏上仕途,便会身不由己,或滞留京城,或远赴任所,还有相当一部分文人在险恶宦海中遭受风浪袭击,变生不测被贬滴至尚未开化的荒娈之地……这些境遇,都会使诗人心中常常涌起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这时,他们心中的感情往往是复杂的,思乡怀远之外,还夹杂着对仕途的厌倦,对当初轻抛故园故人的追悔以及渺不可知的前程的困惑等等,发之于诗,便有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月夜》(唐·杜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等流传千古的名作。

此外,怀远思乡诗反映的社会现实还有人们外出经商谋生、因战乱引起的亲友离散、隔绝等等,还有诗歌史上占一定地位的“思妇”诗,描写妇女思念因各种原因离家远行的丈夫,则是女性视角的怀远之作,亦值得重视。

怀远思乡诗记录和反映古代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固然是其价值所在,但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社会生活,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内蕴之一存在于诗中,怀远思乡诗更主要的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人们敏感多思的精神世界,它倾吐了人们对于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观照和反思,更为可贵的是,还有部分诗人借此之机,表现了自己旷达、豪放的情怀,傲岸不屈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对人生、对宇宙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前者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柳永《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等,后者则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凋,心字古晓,流失容者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这些我们随手撷取的佳句,不仅是怀远思乡诗中的优秀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常常提起的名篇。另外,就作家个人来说,许多作家的代表作,也是有关于怀远思乡主题的,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怀远思乡”之情所能动人之切。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曾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在古代,人生最大的悲伤在于与亲友远别。而对于我们的诗歌来说,“生别离”成为许多优秀作品产生的契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不幸中之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