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的简介

如题所述

1912年1月1日,随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首都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武汉三镇、陪都重庆、广州、厦门、青岛、烟台、沈阳、大连、台北等大中城市,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民国建筑,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体现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其中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富有典型性、独创性和代表性,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南京民国建筑,有人民大会堂、南京大学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近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南京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国建筑中表现最为明显。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时至今日,南京的大部分民国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南京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南京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南京民国建筑的特性,一是独特性,南京民国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家首都规划和建设的智慧结晶,构成了南京大都会的物质元素和城市标志。规格之高、类型之全,是国内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筑无法比拟的。其中,民国政府的“五院八部”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等级和规模均属当时全国乃至东亚之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