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晓彬的情感经历

如题所述

巩晓彬与李昕同年出生,1987年,两人一道进入国家青年队,1989年又双双被国家队相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离开国家队,亦是同时同因。巩晓彬的父母是山东篮坛宿将巩宜彭、高勤芳夫妇,李昕的爸爸妈妈也曾在辽宁省男女篮打过主力。李昕虽是辽宁本溪人,祖籍却同巩晓彬一样,乃不折不扣的山东好汉之后。不同的是,巩晓彬在山东队和国家队均扼据二中锋重津,巩守兼备,长于高空作业,李昕则从沈阳部队到国家队一直司职主力后卫要职,能传善突,贵在穿针引线;李昕天性活泼开朗,心直口快,球场驰骋虎虎生风,场下言行亦有声有色,“刚”性十足,巩晓彬则相形见“柔”,内向些,也稳当些,比较含蓄。诸多相同,令二人心有灵犀,情系一处;几点不似,使双方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话是这么说,其实巩晓彬与李昕在国青队时还并不相识,1989年2月一同迈进国家队大门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交往。当时国家男女篮虽同在一个馆里训练,低头不见抬头见,但训练、比赛安排紧凑,很少有机会接触,更难深谈。可正是在这迎面来去时的一声招呼、擦肩而过时的一个眼神中,两人从彼此看着顺眼,逐渐发展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也感到投机,话题日多一日,馆里馆外再相逢时便故意放慢了脚步,多看一眼,多聊几句。回忆这段往事,巩晓彬和李昕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当时谁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在紧张、枯燥的训练生活之余,有个谈得来的异性朋友相伴,非常开心。他们从相识到相恋,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然而,差不多所有的国内运动队,队纪里都有一条“现役运动员不得谈恋爱”的硬性规定。国家男女篮当然也不会例外。当巩晓彬与李昕的交往日益密切,恋爱关系并未明确但在他人眼里已经再明确不过的时候,这条“队纪”开始起作用了。巩晓彬在男篮,李昕在女篮,均被劝告和指令中止这一关系。没有顶撞,甚至没有解释,巩、李二人的确注意了来往的频率和热度,但他俩谁都无意放弃这种来往。时隔数载,如今谈及当初的想法,巩晓彬和李昕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坦率:不让谈恋爱,是怕影响训练、比赛,领导是为队员的前途着想,为队伍的发展着想,这个我们理解,但如果爱的力量对训练、比赛和相恋双方的提高是一种促进,是不是应该网开一面呢?巩、李在国家队表现最突出、战绩最骄人的时期,均出现在他们相恋之后,似乎为二人的固执已见做了一笔颇耐人寻味的注脚。巩晓彬娓娓道来:训练、比赛时,如果李昕站在场边,我就觉得格外有状态,水平发挥特出色;我场上动作重心过高、由守转攻速度比较慢的毛病,就是她提出来以后我才注意改进的。
巩晓彬回忆说:“国家队调李昕她自己不去,我当时是不同意的,可她坚持,我也就不好再多说了。但紧接着国家男队公布名单,没我,我还是挺意外的。因为我当时正是巅峰状态,不进国家队,怎么也说不过去。”后来,山东省体委有关部门向篮球司打听稳居国家队主力位置的巩晓彬为啥落选,这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篮球司接到李亚光的报告后,又征求了国家男篮主教练蒋兴权的意见,蒋兴权本来就对巩晓彬的成见颇深,马上表态“可以不调巩晓彬”,见国家男女篮主帅的意见高度一致,篮球司也就不便再多说什么,于是决定把巩晓彬排除在备战世界大运会的国家男篮之外。“是我把他一块儿‘拽’下来的。”李昕苦笑着说。但是,李昕最终没能把巩晓彬“拽”到她想让他去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