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整理一份理综的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 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 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 机 发 电 机
主要构造 定子和转子 定子和转子
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电磁感应现象
能量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学特点与原理公式
特点或原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I I = I 1 = I 2 I = I 1 + I 2
电压:U U = U 1 + U 2 U = U 1 = U 2
电阻:R R = R 1 = R 2 1/R=1/R1 +1/R2
或R=R1 R2/(R1 +R2)
电功:W W = W 1 + W 2 W = W 1 + W 2
电功率:P P = P 1 + P 2 P = P 1 + P 2
分压原理 U1 :U2=R1 :R2 无
分流原理无 I1 :I2=R2:R1
分功原理 W1 :W2=R1 :R2 W1 :W2=R2:R1
分功率原理 P1 :P2=R1 :R2 P1 :P2=R2:R1
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6
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A.钙B.铁C.锌D.碘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A.煤炭直接燃烧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D.提倡多开汽车
3.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4.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B.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
C.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5.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7.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的蒸发 B.食物的腐败 C.金属的冶炼 D.蜡烛的燃烧
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是晶体 B.棉花是合成纤维 C.石墨是绝缘体 D.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0.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蓄电池充电:电能一化学能
B.发电机工作:电能一机械能
C.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一光能
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一内能一机械能
11.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红外线能验钞
B.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
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馁态氮肥
D.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12.图3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1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丁图:向一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5.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焦耳C.安培D.奥斯特
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 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 cm
17.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B.高压带电体不能接触,但可以靠近
C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可用铜线替代
D家用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18.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1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0.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利用了惯性
B.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C.自行车停止蹬踏后,仍继续前行,是因为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D.地球由西向东转,人竖直向上跳起来,仍落回原地,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21.如图6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甲=2S乙。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2.如图7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o为定值电阻。将滑片P置于中点,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下列情况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201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共76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Ⅱ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第24小题3分,其他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23.图8是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时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未打开前向下做加速运动。
原因是 。
(2)降落伞打开后,最终匀速降落。运动员在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
答: 。
(3)针对运动员匀速降落过程,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24.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m,他到像的距离是_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9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25.小明家有额定功率均为40W的电风扇和白炽灯,它们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 产生热量多。小明家还有一个“220 V 1500 W”的电热水器,将其单独连接在电路中,发现电能表(如图10所示)上的铝盘121 s内转了125转,电热水器消耗了 J的电能,他家的实际电压为_V。(电热水器内电阻丝的阻值不变)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城发挥着重要作用。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侧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 。
(2)胡克的结论是 。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
是 。
钩码重/N 0 0.5 1.0 2.0 2.5
弹簧长度/cm 4 5 6 7 8 9
(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 。(短文中实例除外)
27.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
(2)水和煤油比较, 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
[c水=4.2x103J/(kg•℃), c煤油=2.1x103J/(kg•℃)]
28.如图12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未校对)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卜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o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F列物质不辱于合金的是_(选填序号).
a.黄铜b不锈钢c.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稀土元素铺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馆的化学式为EuCl,,则氧化梢的化学式为
30.(未校对)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刊吏“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13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31. (未校对)图14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 B, C, D, 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的化学式为(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只写一种))e(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________.(4)写出A的一条用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 35小题各7分,共24分)
32.根据图15所示的实验图,在一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通过真空罩可以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灯在不断闪烁,说明电磁波 。
(2)乙图: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制作 。
(3)丙图:口吹硬币跳过栏杆,说明 。
(4)丁图: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 。
33.小明用天平、细绳、烧杯和水(ρ水=1.0 g/cm3 )测定某工艺品(实心)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 g。
②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16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
③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7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④工艺品的密度为ρ= g/cm3。
(2)小明测量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测工艺品是由下表中的某种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举一例)。

物质 金 铅 铜 铁 铝
密度/g•cm-3 19.3 11.3 8.9 7.9 2.7
3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 A,灯丝阻值在10Ω一15 Ω之间。 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 V)、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 (“5Ω 2A”、“20Ω 1A”)两个,导线若干
(1)图18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9所示,读数为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红没用电压表,但多用了一个开关,其它器材与小明的相同,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她设计的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及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实验步骤:

表达式:P额= 。
35.(未校对)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 H. O)用FeCl: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to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
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
铁单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巨,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
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
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36.(未校对)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 g
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20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g.(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7.如图21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 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所示。己知动滑轮重0.5 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5倍。
求:(1)拉力F的功率。
(2)拉力F大小。
(3)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

38.图2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标有“2V 2W”字样。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a点时,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V1的示数为4 V;当滑片P置于b点时,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比为8:11。己知滑片P分别置于a、 b两点时,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4: 1,(灯丝电阻不随温度改变)
求:(1)灯丝电阻。
(2)滑片P分别置于a、 b两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
(3) R0的阻值。
第2个回答  2013-03-28
【归纳总结法】 在复习完所有的知识点后,就开始进入实战演习阶段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明白了,但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一种很常规的思路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去,此时归纳总结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物理中有关动量和能量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而在高考中这一类题目也通常以压轴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值很高,我们可以使用归纳总结法来理清解题的常规思路。 首先是物理情景的分析,这一时刻到下一时刻发生了什么?或者在每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又发生了什么?碰撞发生的瞬间是能量守恒还是动量守恒?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思路就会逐渐清晰。其次,将每一个过程所对应的物理规律以及公式写在旁边,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发现动量过程和能量过程。最后,将所有的内容都串起来,形成一种常规的思路,等到再遇见这一类题时,你就可以很方便地上手。 【生物常识积累法】对于高二或将上高二的学生,学有余力者应该回头看看初中的生物书,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是默认大家初中学过生物的,但初中时可能很多同学学得不是很认真,而高中生物的教材和一些题目都默认大家还记得初中的生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掌握各种“常识”的人,做生物题时容易有优越感,而且不管题目怎样出,成绩通常都会稳定在不错的水平。而对于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并不常见的“常识”常常在题目中出现,如果有比较好的习题积累,到高三后期生物常识的掌握基本上也没问题了,但这需要你平时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积累,甚至反复记忆。其中许多是生物的基础知识,打基础就要不惜像学“文科”一样老老实实地背。当然在背诵积累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物理多解发散法】具体来讲便是精选一些习题,不求数量,在仔细审题后尽可能地发散思维,联想该题涉及的每个物理情景,将所学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融会贯通,从各种可能性中去寻找解题的“钥匙”,变被动解题为主动思考,培养“多变思维”。施行此法时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功近利。也许该题你并不能找到多解,但是这一思维过程绝对让你受益匪浅,表面上做题速度变慢,事实上你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对于高考物理卷中的选择题部分,多解发散法更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以今年高考理综物理卷倒数第二道解答题为例。对于题中涉及的始末能量关系处理,大多数人都是机械地套用机械能守恒定理,其实如果用两个过程能量之差恒定做解,简单明了,不仅不易出错,而且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化学图表图例法】 刚上高中时,我的化学基础虽然比较好,但总感觉化学的知识点很庞杂,散乱地分布在课本中,各部分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复习起来很困难,只能一遍遍地看教材,效果还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发现,其实所有的知识点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联系,如果找出这些联系就有可能减轻我的复习负担。 后来,我开始尝试将这些联系写出来、画出来,于是就形成了一张类似蜘蛛网的图表,我称这种方法为“图表图例法”。这张图表里可以包含很多分表,可以是某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本书。表可大可小,内容可多可少,只要将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标识清楚即可。以有机化学表为例,它可由烷烃和芳香烃两个枝干展开。与烷烃相连的是卤代烷和烯烃,与烯烃相连的是炔烃和醇,醇再连接醛,醛再连接酸,而酸和醇连在一起又构成了脂。每一条线代表了一类反应,而在线与线之间,我会注明反应的条件和所需的催化剂。这些线便把有机化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了。当然,这张表只是一个例子,并不完善。要是大家有精力的话,还可以串联更多的内容,比方说把和苯有关的一些物质,如苯甲酸、苯甲醇等都放进来,直到将整个有机化学的知识点都囊括进来。有了这样一张表在复习时就会很方便,很有条理性。 另有少部分无法归纳的知识点,特殊记忆一下即可。这样一来,进入高考复习阶段时,对于化学,我只需要看两张表就可以了:一张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的无机化学表,另一张则是前面讲到的有机化学表。这和看教材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而且还能以点带面,减轻复习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对于化学的学习我推荐“图表图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