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如题所述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9
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三大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
3、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用户名:
密 码:

供应 求购 产品 企业 相关知识 职业病病人可请求那些民事赔偿(对职业病损
为什么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为什么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接受职业卫生
什么是职业禁忌?职业禁忌的处理原则包括那
用人单位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有什么义务?
劳动者应当享有那些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为什么对职业病要强调集体诊断?
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
什么是建设项目于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职业病防治为什么要从源头抓起?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消除核控制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为什么国家要制定《职业病防治法》?
什么是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
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
第2个回答  2020-03-21
(1)
化学因素:①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肿瘤;②一些不溶或难溶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
(2)物理因素:①高温、低温引起中暑或冻伤;②高湿使两手等处发生皮肤糜烂,促使皮肤病的发生;③高低气压,如潜水员及沉箱工的减压病,高山高原地区的高山病;④噪声引起的难听或耳聋,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⑤振动,两上肢的局部振动引起血管痉挛、溶骨症及骨坏死。全身震动对神经系统、血管等也有不良影响;⑥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电离辐射中的微波与高频电磁场,场强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⑧光线、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红外线引起白内障,照明过强过弱引起眼疲劳;⑨机械刺激或击伤。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发霉的谷尘、蔗尘中耐热性放线菌引起的农民肺、蔗尘肺和蘑菇肺;后三种疾病都属于与免疫有关的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②昆虫和尾蚴引起谷痒症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动物的体液,如明虾及一些海鱼表层体液中含有能溶解皮肤角质层的特殊组分;④植物,如黄山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⑤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如牲畜蛋白质及稻壳的细尘大量吸人后引起发热。
(4)劳动损伤性因素:主要由于有关器官及肌群等长期紧张劳动过度疲劳或不适当的强迫性体位或工具引起的职业性肌肉骨胳损伤疾患,如局部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反复紧张性损伤和腰背痛等。
第3个回答  2013-03-29
职业性危害因素可分为三类:一是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粉尘,二是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异常气压、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噪音和振动等,三是生物因素,主要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对人体所起的危害。
第4个回答  2018-05-08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

一、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

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因素

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学习先进经验是提高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