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甲子在那里

如题所述

广东甲子,一般指广东甲子镇, 地处汕尾市陆丰市东南部,位于甲子渔港之滨。

东隔瀛江与甲东镇相望,西与甲西镇相连,北与惠来县交界,南临南海,是甲子港周边两县五镇陆丰甲子、甲东、甲西镇和惠来县岐石、鳌江镇的经济、文化中心。

甲子镇文化底蕴深厚。英歌舞是甲子镇的民间传统节目,历史悠久。每逢年节和庆典盛会,甲子英歌舞都会受邀参演,深受人们喜爱。2011年6月,甲子英歌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古时,因为战乱导致"北向南迁",福建、潮汕及中原一带人民便搬迁来甲子镇聚族而居,到明朝初期,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市镇。为防御倭寇海盗,明朝在甲子设所。

明清时期,甲子经济繁荣,到清代末年人口增加到3万多,民国时,曾有区、镇建制。1957年划出甲东、甲西后,定为县直辖镇,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0年10月成立镇人民政府。

截止2019年2月18日,广东甲子镇的行政区划

1、甲子老十八社:半径、城内、前林、东关、水门、吉安、东湖、南关、元帝、人字、天堂、新关、旧关、东宫、帆铺、后溪、望湖、北栅。

2、甲子新二十五社:半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人字、后溪、元帝、高地、北栅、旧关、东关、新村、帆铺、望湖、东宫、东湖、水门、天堂、前林、两东、东方、南关、新关、瀛东。

甲子镇原称甲子门,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因此取名甲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子镇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甲子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甲子镇位于广东省汕尾陆丰市(县级市).
甲子镇是一个古老、发展较早的粤东古镇,原称甲子门,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故称甲子。甲子镇地处陆丰市南部,东隔瀛江与甲东镇相望,北与揭阳市惠来县交界,西与甲西镇相接,南临南海。全镇总面积18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人,辖有14个村(居)委会。是陆丰较大的渔业镇。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

甲子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带。地质表层以黄土为主,含沙量较多且坚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温和多雨,阳光充足。水产和土产资源十分丰富。

  该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甲子港介于汕头、汕尾之间,为两港之“腹地”。该港东可达汕头、厦门诸港,西可通香港、广州等地,是全国一级渔港。镇内开通了沿江路、西河路,开辟了50m复元道和40m宽的瀛新大道、花园大道,实现道路水泥化。省道内隆公路贯穿全境,沿海公路穿过规划建设的深水码头。

  甲子镇工、渔业发展迅速,商贸发达,素有“金甲子”之称。工业主要有轻工、食品、服装、塑料、机械、渔具、电子五金、工艺美术等八大行业,出口产品品种达数千种。其中,甲子裕赢宝石工艺厂生产的宝石地球仪以其独特的颜色宝石和精湛的艺术创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睐。渔业稳步发展,全镇拥有各类渔船500多艘,各类水产品养殖面积近700公顷,2000年渔业总产值达3.5亿元。

  甲子镇风光迷人,旅游资源丰富。待渡山,南宋端宗二年(1277),宋帝登甲子门待渡山,渔民郑复翁揭竿扶主复元,后人在待渡山建甲秀楼、进食亭、将军庙以作纪念。宋代名人、清代进士、举人等刻石留下墨迹,使待渡山形成自然的风景区。红楼,建于1925年,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军东征时,曾在该处运筹革命斗争。甲秀书院,为甲子镇第一中学校址。清嘉庆十年,省制宪那公(佚名)来甲视察,自已拿出一部分薪俸,着令绅士、殷户捐资建造书院,为当时培养考取秀才、贡生、举人等人才之所。此外,还有“潮来人字水”、“鹦哥啄鲤”、“木石奇观”等古八景。甲子盛产海鲜,优质海产品有马鲛、鳗鱼、石斑、丁鱼、鱿鱼、大虾、龙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