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音速飞行中,关键任务是将高速气流减速至亚音速,以保护发动机免受损坏。传统设计如SR-71的可调激波锥进气口,通过调节锥体角度和激波的产生与控制,实现了这一目的。然而,F-35的加莱特进气道采用了DSI技术,它的核心在于鼓包设计,这个创新点被圈出以显示其独特性。
鼓包设计利用乘波体原理,相较于传统的皮托式进气道,其效率略胜一筹,且结构更为轻巧。F-35的DSI进气道由扁圆锥形和过渡区域巧妙组合,巧妙地处理了附面层问题,确保气流的连续和均匀。相比于幻影2000的类似设计,F-35的创新在于其更为复杂且高效的结构设计。
鼓包的巧妙之处在于,尽管圆锥体头部形成低压区,但通过唇口分隔附面层,它能产生连续的斜激波减速空气。这一设计确保了高效进气,但对飞行速度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的歼-10B和歼20战斗机也采用了DSI进气道,如枭龙04号原型机,早期为了降低风险,曾配备附面层吸除装置。尽管DSI进气道拥有轻量化的优势,但其在速度适应性方面的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的来说,F-35的DSI进气道是一项技术突破,它在减轻重量、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对飞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理解这些细节,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F-35系列战斗机的设计优劣。参考文献:[1] [2],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这一航空界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