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中双喜是个怎样的人?

社戏中双喜是个怎样的人?急~~~~~~~~~~在线等

鲁迅笔下《社戏》中人物双喜,为人机敏、活泼、懂事、善解人意 。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

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

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社戏》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扩展资料:

《社戏》创作背景: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

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

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

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机智
聪明
善良
活泼
给迅哥儿的母亲打包票
每个人的活动、语言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看完戏回程中偷吃罗汉豆时,
当双喜问偷哪边的时,
阿发说:“偷我们的罢,
我们的大得多呢”。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活脱脱地勾画出一个天真可爱、好客大方而又热情淳朴的儿童形象。双喜问偷哪一边的豆,
阿发通过比较,
发觉自家的豆大时,
脱口而出摘自家的,
没有片刻的迟疑。不但不拒绝别人摘自家的,
反而自己首先提出摘自家
的,
毫不吝啬。多么善良、大方、热情、可爱的孩子啊,
仅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就塑造出了一个生动的触手可及的鲜活形象。当六一公公发现自家的豆被偷后这样问:
“双喜,
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不是大发雷霆进行责
骂,
而是玩笑似的慢声细语。朴实的一句话刻画出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的形象。“是的,
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
你把我
的虾吓跑了。”当偷了人家的豆被人问起后,
不但不自责、不害怕、不认错,
还批评人家的豆不好,
并埋怨人家耽误了自己钓虾。振振有辞且有些蛮横不讲道理的一席话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有些“无赖”习气的少年儿童的
调皮的形象。
第2个回答  2021-03-04
鲁迅笔下《社戏》中人物双喜,为人机敏、活泼、懂事、善解人意 。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
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
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第3个回答  2008-05-08
双喜是善解人意、有号召力、组织力、考虑周到、勤奋能干、聪明机智、天真纯朴、反应敏感、果断、自信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5-07
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而且还办事和考虑都非常周到,时不时还帮鲁迅解决难题呢,所以他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