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一)——小孔(pinhole)大小对成像的影响

如题所述

1. 小孔的魅力与模糊界限</


小孔成像,这个古老的光学现象,常被用于基础教育中,但你是否曾深入思考过小孔的尺寸是如何影响成像质量的?正如图1所示,当光线穿过小孔,点光源A在小孔后方形成倒立的像A',这是基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然而,小孔并非理想点,它的尺寸对图像清晰度有着微妙的影响。


2. 孔径大小与成像模糊</


小孔的尺寸越大,光在通过时的扩散效应就越明显,导致成像区域的点对点成像关系变得模糊。如图1中红色虚线所示,小孔边缘的光束在A'点附近形成一个范围,而非理想的单一点。当孔径大到一定程度,图像的清晰度将显著下降,最终趋向于完全模糊。


3. 理想与极限:光子尺度的小孔</


那么,如果我们将小孔缩小到光子尺寸呢?理论上,一个光子大小的孔将使A点的光集中于A'点,但现实是,当孔径极小,光的波动特性开始显现。此时,惠更斯原理接手,将光视作球面波,每个波前都等同于一个次级光源,而非简单的直线传播。


4. 惠更斯球形波面:波动的决定性力量</


根据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每个位置的波动状态是由其周围的波动共同决定的。即使只有一个子波通过小孔,它仍会作为新的球面波中心,传播时保持一定的尺寸,而非理想化的A'。图3揭示了这一微小孔径下的成像特点,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图像的清晰度也并非消失,而是被波动的特性所塑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