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翻译: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时势有利)也是因为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只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图谋。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充足的供应,(但)荆州没有能守住的将领,(你)大概是认为荆州可以夺取吧?(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形成的粮仓,(但)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他)北边有张鲁的威胁,(民众)虽多但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士希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来收服他们。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名广布在天下(之中),对一般的世族贤达,(只要)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节义来对待他们,(就能)广泛地团结民众,得到大批人材。(若能)上到让天下翕然归顺国家的民众下到贫穷的百姓都得到君主的恩赐和抚慰,(民众)在天下同时响应,(起义军)就像流星一样迅速崛起。

夺取荆州的目的是得到民心,(进而)图谋攻取四川。大军一旦驻扎在蜀地,(就可以)夺取地势险要的咽喉之地,(这)是上天的赐予。(那时)再派一位得力的将军率领日夜兼程的军队直扑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都城洛阳一旦被攻破)百姓(将会)自动地带粮草和饮料来欢迎将军。诚心诚意地作好上文所述的部署兵力、行军作战的准备和措施。

只要等待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机会来临了),再派一员上将率领军队从秦川出发(指从巴蜀出兵沿秦岭向中原进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刘备的军师。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入川,诸葛亮便让刘备立即前往。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于成都,刘备解放益州后,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总理国家大事。他充分信任和依靠蜀地人民,采取抚慰人民政策,使人民安居乐业,在蜀地树立起威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为夺取汉中而在汉中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预作部署,只派赵云、魏延为疑军,本人则率主力攻打祁山。曹军大败,遂出斜谷,过剑阁,威胁蜀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并称王,封诸葛亮为丞相、假节。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刘禅继位为蜀汉后主,封诸葛亮为司徒,进爵武乡侯,领益州牧,并赏赐百官公卿以下印绶。

建兴元年(223年),少主尚幼,为南北分界,崇山峻岭,长路艰险,于是诸葛亮率领各军北驻汉中。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疏(即《出师表》)给刘禅,屯兵于汉中,准备北伐。

建兴六年(228年)春,曹魏大将曹真派曹遵会夏侯楙于长安。曹遵、夏侯楙被蜀军击败于街亭。夏季,由于粮草不济,乘胜追击的赵云、邓芝兵败箕谷。秋季,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建兴七年(229年),春季,诸葛亮遣陈式攻夺武都、阴平二郡。冬季,魏延、吴懿坚守箕谷、木门一线,张郃大败于蜀军,夏季,马谡逃回。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计划从子午谷、斜谷进击蜀汉。曹真病重返回洛阳,曹魏进攻略为受挫。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但被曹魏将领司马懿挡住并退回汉中。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他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