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8
1.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战略,先是冒险进攻,后是保守防御,导致红军连遭败绩,苏区范围不断缩小。
2.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广昌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形势急剧恶化。同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北上抗日,第6军团西征发展游击战争,旨在调动国民党军,减轻苏区压力,但这些行动并未达成预期效果。
3. 10月初,国民党军进攻中央苏区中心区域,迅速占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机动余地减小,苏区内打破“围剿”已无可能,被迫撤出苏区,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约3万人的力量。
4.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壮举,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不可战胜力量,铸就了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动力。毛泽东同志将长征形容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标志着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的结束。
5. 长征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由于敌人强大和我党错误,导致苏区丧失;二是为了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三是原有战略格局被打破,各地红军受到压力,被迫进行长征;四是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