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诉求广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定义文化为“人类心能所创造的价值共享产物”,涵盖了语言、哲学、科学等多领域。广告学角度而言,文化反映了群体共享的思维方式和信仰,是社会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体现。在广告运用上,西方广泛采用这种诉求方式,而在中国却相对较少。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理解恐惧诉求广告在中国的可能性。


东方,如中国,起源于河流,以一元性文化见长,如儒家的“大一统”观念。孔子和孟子的“一贯之道”、儒家的仁爱思想都体现了这种一元体制。中国广告往往深受这种严肃文化影响,例如南方黑芝麻湖广告,其深沉含蓄中蕴含民族文化。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源于城邦,多元且强调个人,如古希腊罗马众神间的竞争,体现出“多神论”和重视个人自由的特点。克林顿时期,广告常常利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意,如百事可乐和麦尔斯公司的广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以家庭和社会为本位,而西方则注重个人主义。这种差异影响了广告表现,中国广告更含蓄,如九华痔疮栓广告,强调功能而较少直接表达恐惧诉求;而西方广告则更直接,展现人性欲望和个人价值。随着中国开放和全球化,广告创作在融合中展现出新的风格,既有传统的手法,如产品示范,又引入了新的元素,如恐惧诉求,为恐惧诉求广告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土壤。


扩展资料

广告的恐惧诉求是指利用人们害怕的心理来制造压力试图改变人们态度或行为的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影响恐惧诉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信息内容的本身两个方面。而恐惧诉求的信息内容只有具备了有效构成因素和适宜的诉求强度,才有可能被受众接受并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