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谁知道啊?

谁能给我一个完整的版本,一个杯子里放了石头后,放满后再放沙,最后再放水的,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啊?

(1)有一个小和尚,他觉得已经把佛法都学完了,可以不学了。就去把这事告诉了老和尚。而老和尚就让他去拿一个杯子。然后往杯子里洒满了水。问小和尚放满了没有,小和尚说放满了。老和尚又往杯子里面放了些石头,又问小和尚放满了没有。小和尚说放满了。老和尚又往杯子里放了一些细沙后又问小和尚放满了没有。而这时小和尚什么也没说了。 答案补充 (2)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很深奥啊!一个玻璃杯里,放了一块和杯子差不多大小的大石头,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这个学生不知是男是女,但是,这时这个问题显然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都很清楚的;就是这时杯子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答案补充 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往杯子里加满了沙子后,老师再问大家:杯子满了吗?这时全班大多数同学回答:满了。只有一个男同学说:没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显然老师是赞许这个学生的。

第三个问题是,老师把沙子和石头都倒出来,再往杯子里放满水和沙子,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这时大家好像都肯定杯子是满了。

老师的第四个问题是:装满水和沙子的杯子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这似乎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如果按照一般的规律,这时就不能再往杯子里放石头了。然而,这个问题没有难倒男同学,他应该是很肯定地就把沙子和水倒了出来,然后先放了石头进杯子,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聪明的男学生,他敢于思考,敢把水和沙子倒出来,然后放了石头,这就是敢于打破常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8
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与你爱人共度时光,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第2个回答  2019-12-03
(1)有一个小和尚,他觉得已经把佛法都学完了,可以不学了。就去把这事告诉了老和尚。而老和尚就让他去拿一个杯子。然后往杯子里洒满了水。问小和尚放满了没有,小和尚说放满了。老和尚又往杯子里面放了些石头,又问小和尚放满了没有。小和尚说放满了。老和尚又往杯子里放了一些细沙后又问小和尚放满了没有。而这时小和尚什么也没说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杯子里先放了一块体积和它差不多大小的石头,石头与杯子的缝隙可以容纳沙子,当石头、沙子装满杯子,男孩根据沙子吸水、水能渗透沙子的科学规律,又在已经放满石头、沙子的杯中注入水。这样,从最初杯子空间被石头占据,进而被沙子、石头占据,最后被水、沙子、石头这几样“特性”鲜明的物质混合充满。
  石头、沙子、水,这三种特征鲜明、特性互补的物体可以充满一个空杯子,但前提必须是先放石头,再放沙子,最后放水。故事中,当老师打破这个顺序和规律,先放沙子、水,并考问学生如果再想让石头也装进杯子里“该怎么放?”。结果,刚才那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男孩,没有中老师的“套”。“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男孩的举动,表面上看很简单。不就是重复第一次的做法步骤吗?为何刚才那个极具想象力极有创新意识的男孩,这回“走老路”,循规蹈矩了呢?这样的疑问正是故事想要给予读者的启示。套用一个流行述语,石头―沙子―水,最大限度的添满了杯子的空间。事实上,真正充满空杯子的是男孩的科学想象力,而男孩的科学想象力是建立在对物体特征充分把握、物质特性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科学占据空间的规律的基础上。这里的“科学占据空间”其实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一次物理小实验的中的成功运用。  当老师先放石头时,第一次问学生满了吗,这个男孩说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假如第二个被补充到杯子里的不是沙子而是水,会怎样呢?可想而知,石头、水“充满”的杯子是无法再补充沙子的,已经“满了的”杯子因为补充的沙子会使得杯中的水溢出。  一个空杯子,当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科学想象力,遵循“石头、沙子、水”的顺序,遵循物质特性派生的科学规律,我们就能够让杯子的空间得到最丰富的充满。反之,如果不顾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影响关联所固有的规律,只一味地想当然的“添满”,不仅达不到预想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  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