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全部资料

如题所述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它包括夏奥会,冬奥会,残奥会,青奥会和特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运的精神是世代相传的,永不停息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奥林匹克运动会格言和名言
  “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亨利·马丁·迪东提出的迪东是顾拜旦的好友。1891年他在巴黎创办了一所体育学校。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为该校的校训。顾拜旦对此非常赞赏,也得到当时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称道。以后经顾拜旦提议,并在1913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将上述格言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 1920年在第6次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把“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构成部分的决定,这一格言便正式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更快、更高、更强”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对自己则是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对自然要敢于征服,克服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限制,挣脱自然对我们的束缚而取得更大的自由。顾拜旦本人在推崇“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又大力主张把“团结、和平、进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现今已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世界体坛的宗旨,而且还成了全人类所需要、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目标。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是顾拜旦于1908年7月24日,在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期间英国政府所举行的招待宴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引用在圣保罗组织的运动员颁发仪式上宾夕法尼亚主教的一段话:“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来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还作了精辟的解释:“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

  奥运会比赛项目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
  奥运会比赛项目有:
  田径 篮球 足球
  摔跤 柔道 举重
  射击 射箭 击剑
  赛艇 马术 拳击
  手球 网球 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自行车 帆船帆板
  体操 (含艺术体操)
  排球 (含沙滩排球)
  游泳 (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
  铁人三项 现代五项 。

  一个项目如果要设置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只有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国家开展的男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和至少在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才能被列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只有在至少三个洲25个以上国家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运会中运动小项是运动项目或分项中的一项比赛,在奥运会中需要产生名次,并颁发奖章和奖状以作为奖励。运动小项在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前,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开展这个项目的人数和地域,并且已经举行过至少两次洲际锦标赛。主要依赖机械动力推进的项目、分项和小项不能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除正式比赛项目外,国际奥委会还授权东道国,可将本国开展较为普及的非奥运会正式项目的1~3个列为当届奥运会的表演赛,其他国家亦可派队参加。作为非正式比赛,获胜者不发给奖牌。
  奖励:国际奥委会强调比赛只是个人和各队之间的竞争,不是国与国之间体育实力的较量。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只是比赛成绩,无各国得奖情况。但东道国、新闻界以及各国奥委会都进行这方面的统计,并按奖牌或分数排列总的名次。在奖励方面,也着重在精神上和名誉上。国际奥委会认为,精神奖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在奥运会上获胜的前三名选手,只分别授予金、银、铜,铁质奖章,不发给任何物质奖励。
  古代奥运会自公元前776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最早是一种宗教仪式,逐渐演变成体育活动,当时的比赛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摔跤和拳击)、赛跑、拳击、摔跤、拳击角力(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古代奥运会体现了人们和平的愿望,在奥运期间,交战双方会休战,但是,古代奥运会最终还是因为战争而停止。
  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1896年,在奥运祖师顾拜旦的努力下,当时在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有来自14个国家的245名运动员参加。此后,参赛运动员、参赛国家和比赛项目与日俱增,在2000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上,有来自199个国家的10,000多名运动员参赛。成为全球最盛大的聚会,奥运会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强”精神,体现了现代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
  冬季体育项目最早在1908年添加到奥运会中,当时是花样滑冰运动。冰球项目自1920年加入。在1924年,冬奥会第一次在法国的查米尼斯单独举行。自1994年起,冬奥会定于不和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因此目前奥运会为每两年一届,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进行。

  古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比赛项目主要是田径,后来逐渐增加了摔跤、五项全能、拳击、赛马、角斗,以及战车赛、武装赛跑等等,最多时达23项。大多数比赛项目为现代运动项目的原始雏形,比赛规则简单,任意性很大,一些项目如最富有古希腊运动特色的角斗在现代运动中已经绝迹。
  场地跑古代奥运会最早设立的竞赛项目,也是从第1届到第13届运动会上的唯一竞赛项目,距离是192.27米,这正好是运动场的长度。后来有了中跑和长跑,距离是192.27米的倍数。当时跑道无分道标志,运动场的边界铺以石块,就是起跑线,起跑姿势千姿百态,比赛时也只是比个先后,不计时间。古希腊人爱好跑步,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保留着古希腊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五项全能是运动会上的综合性比赛项目,与现代田径全能运动的比赛方法大不相同。例如,古代五项全能比赛有笛子伴奏,运动员路过时手持哑铃,铁饼实为石饼,标枪为当时的实用武器。前4项的竞技场内进行,摔跤则在神庙旁进行。摔跤参赛者必须是前4项的优胜者,摔跤必须获得第一名才能成为五项全能运动的冠军。在古代奥运会中,斯巴达人一直在这个项目上占优势,几乎包揽了历届的冠军。
  角斗是古代希腊盛行的一种拳击和摔跤相结合的体育竞技项目,比赛十分激烈,常常吸引众多的观众。
  在古代奥运会期间,少年比赛项目是从第37届才开始设立的,年龄的界限并不明确,比赛项目也只限于场地跑、摔跤、五项全能、拳击、角斗也曾举行过几次,但不持久。
  此外,尚有精彩的文艺比赛举行,参加者为诗人、作家、艺术家和演说家等。文艺比赛是从公元前444年的第84届古奥运会开始的,当时被誉为希腊"历史之父"的格罗多特宣读了他的名作《历史》中的某些章节,歌颂了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河谷战役中大败波斯军队的希腊战士,最终赢得首次文艺比赛的桂冠。艺术比赛也有奖励,甚至比体育比赛的奖励高,如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希腊后的一届奥运会曾将属于体育比赛的奖励全部奖给了诗人。

  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信息
  历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
  届次 举行地点 年 份
  1 雅典�希腊 1896
  2 巴黎�法国 1900
  3 圣路易斯�美国 1904
  4 伦敦�英国 1908
  5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12
  6 柏林�德国 1916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办)
  7 安特卫普�比利时 1920
  8 巴黎�法国 1924
  9 阿姆斯特丹�荷兰 1928
  10 洛杉矶�美国 1932
  11 柏林�德国 1936
  12 赫尔辛基�芬兰 1940(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办)
  13 伦敦�英国 1944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办)
  14 伦敦�英国 1948
  15 赫尔辛基�芬兰 1952
  16 墨尔本�澳大利亚 1956
  17 罗马�意大利 1960
  18 东京�日本 1964
  19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68
  20 慕尼黑�原西德 1972
  21 蒙特利尔�加拿大 1976
  22 莫斯科�原苏联 1980
  23 洛杉矶�美国 1984
  24 汉城(首尔)韩国 1988
  25 巴塞罗那�西班牙 1992
  26 亚特兰大�美国 1996
  27 悉尼�澳大利亚 2000
  28 雅典�希腊 2004
  29 北京 中国 2008
  30 伦敦 英国 2012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
  届次 举行地点 年 份
  第1届 法国 夏蒙尼 1924
  第2届 瑞士 圣莫里茨 1928
  第3届 美国 普莱西德湖 1932
  第4届 德国 加米施(帕滕基兴) 1936
  第5届 瑞士 圣莫里茨 1948
  第6届 挪威 奥斯陆 1952
  第7届 意大利 科蒂纳丹佩佐 1956
  第8届 美国 斯阔谷 1960
  第9届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1964
  第10届 法国 格勒诺布尔 1968
  第11届 日本 札幌 1972
  第12届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1976
  第13届 美国 普莱西德湖 1980
  第14届 南斯 拉夫萨拉热窝 1984
  第15届 加拿大 卡尔加里 1988
  第16届 法国 阿尔贝维尔 1992
  第17届 挪威 利勒哈默尔 1994
  第18届 日本 长野 1998
  第19届 美国 盐湖城 2002
  第20届 意大利 都灵 2006
  第21届 加拿大 温哥华 2010
  第22届 俄罗斯 索契 2014

  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
  首任主席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 、希腊、1835—1908)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维凯拉斯1835年生于希腊锡拉,作为泛希腊俱乐部会员,代表希腊参加了1894年顾拜旦主持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巴黎大会。会上,他积极支持希腊主办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根据当时的规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应该是奥运会举办国家的人,会后被选为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任职到1896年。
  第二任
  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顾拜旦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第三任
  第三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亨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 , 1876—1942、比利时),这位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1925-1942)出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社会活动家和奥林匹克运动积极支持者,是顾拜旦的密友。
  第四任
  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伦(Sigfried Edstrom , 1870—1964、瑞典)。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1946-1952)是一位瑞典体育活动家。曾就读于美国、瑞士,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喜爱田径运动,大学时期曾创瑞典国家短跑纪录。
  第五任
  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y Brundage , 1887—1975、美国)。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1952 -1972)是美国体育活动家。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比赛五项全能第五名。1914年、1916年、1918年三次获美国田径全能冠军。
  第六任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Mihael Morris Killanin, 1914—1999、爱尔兰)。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1972 -1980)是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1937-1938年以军事通讯记者身份到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做战地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事文艺创作和电影导演,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后投身体育事业,1950 年任爱尔兰奥委会主席。
  第七任
  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Juan Antonio Samaranch ,1920- 、西班牙), 是西班牙“凯沙”公司的董事长、体育活动家和外交家。
  第八任
  第八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1942-),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2001—,比利时人)。罗格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体育天赋,曾是比利时橄榄球队的一员,又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1
现代奥林匹克休战
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奥运会神圣休战(Olympic Truce)的做法设计的一项国际和平活动。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 欧洲上空战云笼罩,大战一触即发。顾拜旦依据古代奥运会神圣休战精神,提出1916年第6届奥运会举办地放到当时战争策源地柏林,以此来消除这场灾难。当时, 奥运会会址需在柏林、布达佩斯和亚历山大3个城市中选择,匈牙利籍奥委会委员理解顾拜旦的苦衷,取消了在布达佩斯举办的请求。尽管军国主义还很猖獗,德国政府还是接受了顾拜旦的提议,同意在柏林举行。然而,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的枪声击碎了顾拜旦"神圣休战"的梦想, 甚至柏林奥运会也被迫取消。此后,1940年东京第12届和1944年伦敦第13届奥运会再次因战争而取消。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行前夕,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战乱不已的南斯拉夫进行制裁,体育也在制裁范围之内。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达成一项协议,允许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赛,并临时承认波黑国家奥委会,邀请其参加这届奥运会。根据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一道提出的倡议,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波黑交战双方得以停战。这件事给国际奥委会启示,可以使处于战乱的国家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并利用奥运会对战乱进行和平干预。1993年,由184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联合签署, 国际奥委会向联合递交了奥林匹克休战议案。在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支持下, 1993年10月25日出席联合国第48次大会的121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该提案,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奥林匹克长跑日 Top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之一是吸引尽可能多的民众参加体育运动。1948年1月,国际奥委会在圣莫里茨举行的第42次全会上决定,此后在每年6月23日举行世界性庆祝活动, 以纪念国际奥委会的诞生,宣传奥林匹克理想, 推动大众体育的开展。这就是奥林匹克日(Olympic Day)。当年6月23日举行了首次奥林匹克日活动,参加的国家有葡萄牙、希腊、奥地利、加拿大、瑞士、英国、乌拉圭、委内瑞拉和比利时。此后, 在每年的6月17-24日之间, 各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都要组织各种庆祝活动。
1987年在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会的倡议下, 开始举行"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目的是促进大众的开展。长跑的距离因性别、年龄不同而异,平均距离约为10公里。随着这项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日日益壮大,一些残疾人也加入进来。许多国家除举办长跑活动外,还组织自行车、足球、排球等体育比赛,并有文娱表演活动。中国从1986年起亦在每年的6月23日举行包括长跑等各种大众体育项目在内的奥林匹日活动。各国的奥林匹克日活动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赞助,每个国家可申请得到1000份由国际奥委会主席签名的参加者证书和1500美元经费。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Top
自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起, 较为正式的世界性体育科学大会均于每届奥运会前在奥运会举办国举行, 这种做法逐渐成为惯例。1964年的会议名为"国际体育科学大会"(Olympic Scientific Congress), 会议内容开始具有综合学科的性质。1972年在慕尼黑第一次使用了"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的名称。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组委会一般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国家奥委会确定。组委会通常在会前4-5年就着手筹备, 如确定会议主题,论文征选 , 发出会议邀请,编制经费预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 奥林匹克科学大会讨论的主题逐渐集中到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学科,如奥林匹克运动史、体育美学、奥林匹克理想教育、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历届大会都编有《奥林匹克科学大会论文集》。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 Top
1983年, 在巳登-巴登召开的国际奥林匹克大会期间,萨马兰奇主席提议成立一个国际体育的仲裁机构。这是因为他已预见到体育界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纠纷。在此之后,以国际奥委会委员姆巴伊为首的工作小组即开始筹备。1984年6月,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s,CAS)正式成立。至1993年9月, 该法庭共处理了109例案件。这些案件的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1.解决普通的争议案件; 2.解决根据体育组织的章程上诉至法庭的案件 ;3.调解社会体育团体之间的纠纷;4.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出具法律意见;5.调解体育范畴内的一般性纠纷。根据当时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条例》,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但该法庭的主席要由国际奥委会主席从法庭的组成人员中指定, 而且该人还必须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该法庭由60名成员组成,一切支出由国际奥委会负担。很显然,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无论从组织上还是经济上都依附于国际奥委会。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体育商业化程度的加深, 体育领域内出现纠纷的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国际奥委会与其他体育组织之间也经常出现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要树立自己在国际体育界的权威性,就必须尽量摆脱对国际奥委会的依附, 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国际体育仲裁机构。1994年, 国际奥委会和其他一些国际体育组织酝酿对仲裁法庭进行改革, 具体措施是在法庭之上成立一个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Intemational Council of Arbitration of Sport)。该理事会由社会知名人士和体育界人士共同组成,任务是保障体育仲裁法庭的独立性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在行政管理及财政上负责监督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另外,法庭的章程也进行了修改,在人员组成上减少了由国际奥委会指定的人数,而增加了诸如运动员委员会这样的组织指定的人数, 以使这个组织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在财政上,该法庭也开始接受社会的赞助,而不再仅仅依靠国际奥委会。这些改变有效地加强了这个体育仲裁机构的独立性,使之有可能在国际体育界树立自己的权威。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也确实为达到这个目的作了很多努力。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 该法庭成功地处理了布罗曼坦案和罗斯案,并在处理这两个案件时推翻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处罚决定,维护了运动员的权益。这两个案件堪称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代表作。到今天,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已经颇有名声,隶属于不同单项联合会的运动员们在因兴奋剂等问题而发生纠纷时已经习惯于上诉到国际仲裁法庭。

奥林匹克勋章 Top
1974年国际奥委会在维也纳会议上做出决定,凡是在体育工作中模范地遵守奥林匹克原则,积极地宣传奥林匹克理想, 成绩卓著,以及对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和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可授予奥林匹克勋章(Olympic Order)。但国际奥委会现任成员不在此列。
国际奥委会为此建立了由7人组成的"奥林匹匹克勋章理事会", 负责提名, 供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讨论。勋章分金质、银质、铜质3种。金质勋章一般只授予为发展体育运动、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领导人、已退休并健在的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人; 银质勋章授予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建立了功绩的奥林匹克优秀选手、国家或地区奥委会与体育界的领导人,以及其他知名人士; 铜质勋章授予在奥运会或体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运动员或体育工作者。世界上很多知名人士获得过奥林匹克勋章,比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中国前副总理万里等。截至1999年底, 中国共有19人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