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企业自身软实力的强弱,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综合衡量?

如题所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何谓软实力?笔者认为,在企业里,与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硬实力相对应的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称为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形成核心能力,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以下几种力,可看作企业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凝聚力与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两物体间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常说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其实凝聚力与向心力是有区别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当企业把设备、物料、环境、职工等作为主体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即是千方百计使企业的制度严密、设备精良先进、物料畅通持续、职工团结进取。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都很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职工,职工中又分为管理层与执行层,把管理层与执行层分别作为主体来看时,可以分为凝聚力与向心力来进行分析。管理层要增强凝聚力,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层的建设,或者说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团结,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一方面还要增强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引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引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是个体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思想之间的距离,管理者深入基层,加强与执行层的思想沟通,就会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凝聚力增强的同时,职工体会到组织的温暖,职工的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凝聚力对职工而言是被动态,向心力才是职工的主动态,对企业的热爱、对企业的奉献,就是职工向心力的体现。凝聚力、向心力都是引力,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企业是管理者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管理者与员工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在共同目标的旗帜下,是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原动力。

  承受力与适应力

  入秋,燕子向南方飞去,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又飞回来,这样不畏艰辛地飞去飞来,其原因是它们承受不了冬天的严寒气候。麻雀则不然,一年四季都会看到它们的踪影,即使是在冰天雪地里,也能看到它们在蹦蹦跳跳地觅食。麻雀之所以不像燕子那样趋暖避寒,因为它们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世间冷暖。我们平时经常说要让人们增强承受力,倒不如说增强适应力更科学一些。承受力是一种被动的耐力,像鸭子潜入水中最多也就是坚持几分钟就承受不了了,它不能在水中呼吸,而适应力则是一种能力,如鱼得水,自在自如。当人们具备了某种适应力的时候,他的行为也成了一种自觉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因此,企业应注重员工从承受力到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点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非常重要。

  执行力与能动力

  甲乙两人在同一个公司里从事着相同的工作,可是公司老板对甲却总是高看一眼,经常给他加薪,而对乙却不然。长此以往,乙忿忿不平起来,去找老板讨说法:为什么同工不同酬?老板笑了笑说,你先到商场买10斤土豆回来,然后再说。于是乙就犹犹豫豫地去了商场,买回了10斤土豆交给了老板。老板问:除了有卖土豆的还有卖什么菜的?乙根本没注意,摇了摇头。老板又问:买10斤土豆是一个价,买多了是否优惠呢?乙答:不知道。这时老板拿起电话给甲打过去:你到商场买10斤土豆回来。过了一会儿,甲提着土豆回来了,老板问甲:还有卖别的菜的吗?甲说:有,有卖白菜的,1元1斤,有卖西红柿的,1元6角1斤,还有……老板与甲的对话,乙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老板就对乙说:你能明白我为什么总是给甲奖励了吗?乙面红耳赤地嗫嚅着点了点头,讪讪地走开了。在这个例子里,甲比乙细得多,其能力高低立现,不能不使乙心服口服。乙只能说具备了执行力,交给他办的事情他会不折不扣地去办,但是他却不具备能动力,而甲则具备,他会联想,能触类旁通,工作主动,有创造性。所以我们提倡提高执行力,这是能够开展工作的起码条件,若想把工作开展得更好,只有执行力是不够的。执行力是被动的机械的,有时可能是教条的;而能动力则是积极的、灵活的,能够结合实际创新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学习力与创新力

  学习,狭义地讲就是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从广义上说即了解、掌握自己所不知道的或从未接触过的一些事物,包括科学、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学习力指的是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就为创新打下了基础,创新就是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创新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通过思考使它们重新叠加、交融、嬗变,产生新的知识的能力。“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就会善于创新。只学习不思考,学了也不会用;只思考不学习,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就会缺少能够排列组合的元素,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力。

  权威力与亲和力

  领导的权威来自于他的位置,他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从物理学角度形容是有一种势能或称作位能。权威力说的是权威的影响力,影响力来自于人们的信服程度。领导处在较高的位置获得的信息多,判断力就强,这正像一个人站在山顶上,看到山的那边有一条小河,小河对岸是一个村庄,村子里绿树成荫,黑瓦白墙。当你没在山顶上的时候,你看不到这些,你会觉得山顶上的那个人说的话是不可想象的;而当你绕过山头时,放眼一望,果然有一条小河,有村庄,有绿树白墙黑瓦,你会觉得站在山顶上的那个人真是不同凡响,权威性便油然而生。几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之后,你就会对那个人完全信服,领导的权威力的形成与这种情形大体相似。领导的权威力的增强有助于亲和力的提高。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良好的亲和力能拉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最大化的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亲和力大多源于人对人的认同和尊重。很多时候,亲和力所表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的远近,而是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领导的权威力高了,员工们对这种亲和力就越加珍惜;反过来,领导对员工的亲和力提高了,员工对领导的信服程度也会随之提高,领导的影响力就会提高,其权威力也得到了增强。

  说到底,企业软实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以上几种力,只是企业软实力的几种外在表现形式。企业软实力的打造和提升,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等各项工作来支撑、增强和延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