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如题所述

双向情感也就是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它之所以被称为心境障碍,是因为它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TA向他人表达情绪的方式)。而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与心境只沿着单极——低谷发生波动(如抑郁症)形成对比。

在躁狂的“高峰”状态,患者会体验到如下心境的不同组合状态:兴高采烈或欣快的心境(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急躁的心境(极度愤怒和敏感);睡眠的需要降低;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能力持有夸张的感觉;更加健谈;奔逸的思维或从一个想法跳跃到另一个想法;活动量和精力水平增加;思维、注意力和知觉上发生变化;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以上情绪障碍会间接性地交替出现,而在间接期内,患者变得抑郁、难过、阴郁、极度沮丧。对TA通常喜欢的东西不感兴趣,体重减轻,食欲减少,容易疲劳,难以入睡,对自己感到愧疚和觉得自己罪孽深重,难以集中注意力和做出决定,往往想自杀,等等。

双相情感障碍首次发作的典型年龄是介于15与19岁之间。

在总人口中有0.8%--1.6%的人患有“Ⅰ型双向”障碍,其症状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极度狂躁。约有0.5%(每两百人中有一人)的人患有“Ⅱ型双向”障碍,患者的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轻躁狂(一种轻微的狂躁)。有些患者并未交替地体验到抑郁与躁狂的心境,而同时体验它们,这样的情况称为“混合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因复杂,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倾向认为,遗传与心理及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多项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会比正常人高出将近十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应激事件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导火线”,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6
双相情感障碍(BD)又名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抑郁发作时,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情绪低落或者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伴有注意力分散、轻率、夸大、思维奔逸、高反应性、睡眠减少和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还常见焦虑、强迫、物质滥用,也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症状等精神病症状。病程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徙性、潮起潮落式病程不一而足,比如3个抑郁期跟着2个躁狂期。间歇期或长或短,间歇期社会功能相对正常,但也可有社会功能损害,多次反复发作后出现发作频率快、病情越发复杂的情况。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障碍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可以假想桌面是人体正常状态,作为双相患者,在其一生中只要有过一次高于桌面的状态,且状态持续时间大于三天,可以考虑是双相情感障碍。

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过一次或者多次高于桌面的状态叫躁狂或者复发性躁狂,还有一类双向是有过高于桌面的状态,又有过低于桌面的状态,这是双相一型。

对于双相最重要的是识别躁狂相,作为躁狂相一定是跟桌面不一样的状态,如本身性格外向人躁狂时发现格外外向或者本身是性格内向的人,躁狂时发现变善谈,但是又没有明确原因。还会发现患者思维也发生变化,觉得脑子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想法变多、对自我的感觉、对自我判断变得有超乎异常的好,叫躁狂状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