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主要心理矛盾是哪三方面

急急急!!!

青春期心理的矛盾性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这个“区”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一:希望理解但心理闭塞

应该大部分家长都注意到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接受不了教导式的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他们也不原意和长辈交流,实行自我封闭。但是呢,他们又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其实他们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叛逆。

二:意识独立但又有依赖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觉得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有时候过于主观。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同时又有依赖性,生活中可能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三: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容易发生冲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这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还不够成熟。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矛盾

青春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这是因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心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使青春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青少年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虽然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青少年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
青少年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4、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青少年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5、独立自主性与被动依赖性的矛盾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自己发号施令,但是,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一方面,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喜欢自己作主,想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束缚和干预,对于所遇到的问题也愿意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另一方面,青少年又不善于自我控制,常常因为情绪的冲动而盲目行动,而且生活阅历很浅,经济上也不能独立,遇到复杂问题时,也缺乏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又无法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心理并不真正成熟,这种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现实上的被动依赖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困扰,能否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对于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有着重大的影响。
6、闭锁性与社会交往的强烈矛盾
青少年由于对自我的积极关注,使其心理活动更多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更多的自我内心体验,加之青少年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使他们不愿意向别人坦露自己内心的秘密,好像有了很多心事,变得不再外露、直爽,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渴望有自己单独的空间,不愿让家长或者别人乱翻自己的东西。闭锁心理的出现,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说明自我思考开始变得深入、持久,是一种积极的适应环境和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这时候由于其思维、情感、智力等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还不足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应付一些环境刺激,还要寻找家长、教师、朋友的帮助,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还不能理解,对朋友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觉得自己难以和家长教师沟通,又没有知心朋友,感到不被人理解,产生孤独感。另外,青少年的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学习任务加重,交往的需要变得强烈,渴求别人的理解,强烈地想与别人交往,想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吐露自己的心声,这种闭锁心理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解决得好,就会形成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导致成功感和自尊心的增强,有助于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相反,则会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追问

能不能缩短一些?

追答

看标题 摘抄
一个标题抄点就OK

参考资料:http://www.mydyzx.com/newsInfo.aspx?pkId=761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11
如果是为了答什么题才问的问题,我的回答可能让您不满意。
如果只是就心理问题来谈,我的看法是: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成长的感觉良好与现实中对生活和学习知识经验缺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呵呵,其实我还是回答了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社会关系上,青少年一边希望获得归属感,一边又希望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这产生了一个矛盾,他又想标新立异,让人感觉自己与他人不同,又需要社会大众的认可。表现的问题是社交人际问题,谁都有毛病,就我没毛病,你们都不配做我的朋友,可是,这种人又是很孤独的,又想在人群中找到认同,他自己的行为又在阻碍其得到认同和接纳,产生的苦恼不得了
其次是在生理上的成熟,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人,但在实际中,他学习到的东西,他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让他不足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是一个矛盾,这就会容易让青少年产生焦虑的情绪。
第三,过度关心自己与他人评价之间的矛盾。表现的问题也是社交问题,我毛病怎么这么大呀,我怎么就不会跟人家说话呀,我怎么就不知道跟人家说什么呀,别人都在孤立我,嘲笑我,都在背着我,我怎么做都不行,我对别人那么好,别人怎么不肯跟我好呢?其实这还是包含了一种自我中心,不以客观为准,全凭自己内心的想象和感受来判断事物。越是这种人,越不肯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跟别人交流,越是不肯交流,内心的封闭感,自闭倾向就越强烈。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回答,不知道是否让您满意。
第4个回答  2013-01-11
一是由于性发育,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向成熟过渡。朦胧地意识到两性关系的存在,开始对性知识发生兴趣,有时对自己形体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来潮等产生焦虑,或对座疮、手淫等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二是独立意向和依附生活的矛盾心理。在身心发育和社会生活逐渐增长的情况下,渴望独立的愿望增强,但是还不能摆脱对家庭的依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上。因此,有可能引起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

三是认识能力不足,经验缺乏,思考问题直观易感性,模仿性和受暗示性强,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和行为问题。又往往喜欢追求事物的新奇性、趣味性、刺激性,以为新奇便是美好,有时分辨不清是与非、美与丑、勇敢与强暴、善良与懦弱。情感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容易受人引诱,为人利用,落人坏人所设的陷阱(如被拐卖等)。导致药瘾、吸毒、少女怀孕、性病、自杀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