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如何解释

如题所述

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的原文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在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戒骄戒躁。他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更指明了放纵怠慢的危害。短短的86个字蕴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这不仅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参考,也对育儿教子有着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忠告孩子不要过分讲求名利,只有静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诸葛亮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9
我理解:"为小利而争夺不能彰显其高远的志向,沉迷于市井车马喧闹之中就会淡忘自己的远大目标."下面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出处:

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澹泊(dàn bó ):不追求名利,道家思想融汇其中,自诸葛亮《诫子书》后就演变成”淡泊”。

明志:彰显志向。

本义为,“不追求名利,不为名利困惑才能明确自我的志向,不能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但现在大家所了解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多的则来自于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注意《三国演义》第37回二顾草庐,诸葛草庐中门联写得就是这句话。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是出自诸葛亮的言论,完整的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简单的翻译就是,一个人心绪不安静下来就不能提高思想觉悟,不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就不能提高道德情操。与当前拜金主义、利欲主义是成鲜明对比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310900.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4-19
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经时济世,可悲地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来得及!
[按]
澹(音dan4)泊:恬淡,淡泊。
yin慢:放纵、懒散。
第4个回答  2008-04-19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