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淮北的文化历史?

如题所述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

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被誉为皖北江南。淮北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

扩展资料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当地人俗称“高梆”。淮北梆子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主要流行在皖北、豫东和苏北的一些地区。

鼎盛时几乎县县都有专业剧团。成立较早而影响较大的剧团,主要有抗战时期的翻身剧团、拂晓剧团等。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

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淮北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2500多年前,宋共公瑕将宋国国都由河南睢阳迁此,历90年。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先后在此设郡或县。

为古相城繁荣时期,据初步考察,计有200余处文物点,重要的文化遗址有石山孜等14处。始建于约公元前200年的临涣土城为全国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

在出土文物中,汉画像石的品位之高,数量之多,为中国少有的几个城市之一。淮北自古人杰地灵,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蹇叔(约公元前628-前560年)。

两汉之交的大哲学家、经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史称“竹林七贤”之一稽康(公元223-262年);中国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公元1904-1993年)。

扩展资料:

淮北民俗文化:

淮北花鼓戏流行于苏、皖北部边界以内,至宿州、浍河以北这一较小区域,是极具风格的稀有剧种之一。淮北花鼓戏源于明初,50年代初期,淮北及丰、沛、萧、砀地区的民间花鼓班达百余家。

淮北花鼓戏主要曲调有宿州调、浍北调、口子调平板、寒板等;舞蹈为“压花场”和“大小武场”两种,有文有武;说唱和咏唱融于一体;角色行当齐全,剧目丰富。

计170余出,其中大戏110出,小戏60余出,另有段子72篇。淮北花鼓戏的唱腔哀婉缠绵,低徊流转,尤其“寒调”具有代表性,唱来如泣如诉,如哀如叹,别具一格,极富个性。

淮北花鼓戏的舞台表演较完整保留了传统戏曲“虚拟表演”的原始状态,所有情景纯用虚拟手法表现,男女演员可互扮各种角色行当。“花鼓大花场”是淮北花鼓戏最具特色的“绝活儿”。

表现形式为男角背花鼓(称“鼓架子”)。在“盘鼓”和“八句子”中展现丰富多彩的舞姿。女角头扎绣球,手舞长绸,脚绑特制木垫。

表演技术难度高,演员需有深厚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在淮北花鼓戏的发展史上,曾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10
淮北故称相城,诗经中“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中相土指的就是淮北。历史上出过竹林七贤的嵇康、刘伶都是淮北或者周边的名士。另外三国时扬州刺史刘馥也是淮北人。近代有雕塑大师刘开渠,主持雕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你可以搜一下纪健生写的《淮北赋》。
第3个回答  2020-11-29
只要年龄到了,有额度就可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淮北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2500多年前,宋共公瑕将宋国国都由河南睢阳迁此,历90年。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先后在此设郡或县,为古相城繁荣时期。
据初步考察,计有200余处文物点,重要的文化遗址有石山孜等14处。 始建于约公元前200年的临涣土城为全国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在出土文物中,汉画像石的品位之高,数量之多,为中国少有的几个城市之一。
淮北自古人杰地灵,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蹇叔(约公元前628-前560年);两汉之交的大哲学家、经学家桓谭(公元前24-公元56年);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史称“竹林七贤”之一稽康(公元223-262年);中国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公元1904-1993年)。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
·春秋(公元前699年)冬11月,鲁庄公与宋公、卫候、陈候会盟于袤(今渠沟镇),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这是该市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春秋(公元前588-576年)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城,历90年。
·战国(公元前268年)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辖37县,治所在相县。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沛郡改称沛国。宣帝地节九年(公元前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
·三国(220-265年)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
·西晋(265-316年)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
·东晋(317-420年)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
·南北朝(421-528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并入符离县。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
·隋开皇九年(589年)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
·唐元和三年(808年)在相地筑城,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时未开采)。
·唐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亳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
·宋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派员在萧县白土镇北孤山一带“访获”煤炭,因作《石炭歌》咏之。
·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蕲县、临涣3县并入宿州。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烈山一带农民发现露头煤,并开始凿挖。
·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朝廷封闭徐(濉)溪、宋瞳、烈山等地煤窑,遣散数千名工人。
·乾隆十年(1745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安徽巡抚魏定国奏请清廷重开徐溪(烈山)煤矿,11月经工部审议得到批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皇帝御赐“惠我南黎”匾额,悬于相山庙.
·咸丰五年(1855年)秋,濉溪任集人夏白在南坪集,为捻军蓝旗首领,屡败清军。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山东、亳州、宿城等地富商集股成立烈山煤矿合股公司,试用新法采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宿城秀才周绍棠领得清廷的开矿权,开采烈山煤矿,改矿名为烈山煤矿合众公司。
·宣统二年(1910年)烈山矿工江思运因作歌谣抨击矿主、工头,被毒打致死,引发矿工群起反抗。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市境分属安徽省宿县和萧县。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
·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更为淮北市
·1977年2月,宿县地区所辖濉溪县划归淮北市管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