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但不能盲目

找一些自信但不能盲目的素材 100到150字左右

祁连山寨中,那一声“末将愿领兵前进”仍回响在耳边,那一张“愿斩全家”的军令状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孔明的眼泪仍弥漫在天地之间……
街亭,蜀军的咽喉之地,虽然狭小,却事关全局,如若失手,蜀军休矣。而街亭一无险隘可据,二无城池可守。想要固守谈何容易啊!马谡,孔明帐下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曾献计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方;又设计离间曹睿与司马懿被罢官回家,这才使诸葛亮一出祁连山便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在这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愿守街亭,如若有失,全家性命为担保,足见其神情之百倍,态度之坚决。
然而,来到街亭,马谡既不按诸葛亮嘱咐的年事部署行事,也不听王平的良言相劝,自认为胸有韬略,熟悉兵书一意孤行,不在要道口扎营,而是屯兵在山上,结果被司马懿围山断水,且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自乱,几乎全军覆没,连马谡也差点性命不保,以正军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只得退兵回蜀,宣告了此次兵出祁连山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曾被史家赞为大英雄的赵武灵王也曾一意孤行,力排众议,听不进众臣之见,力主进行军事改革,把祖宗传下来的长袍战车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毅然推行敌军的“胡服骑射”,结果使赵国兵强马壮,称雄一时。
同是坚持己见,为何功业相反耶!前者成了后人引以为戒的例子,后者却成了后来者的典范呢?值得后代人深思啊!
虽同为坚持己见。自信果断,但两者情有各异。马谡虽熟读兵书,但缺少实战。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实际操作。他到了街亭后满口兵法云,孙子日,却不知己也不知彼。这种情况下依然自信轻敌,口出狂言。可见他是盲目自信,自我感觉良好。而赵武灵王所进行的军事改革,却是在赵军与敌军在交站中所观察到的敌军优势,赵军的弊端,故而能够知己知彼,毅然推行“胡服骑射”。可见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
马谡败就败在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上,赵武灵王胜就胜在坚持己见,如马谡能够按照诸葛亮的意旨行事,建立奇功,也并非难事;可马谡一到街亭就不注重实现调查和研究,也不听下属的建议,只凭主观想像和书本,盲目进行军事部署,结果一败涂地。如果赵武灵王听了王公大臣的劝戒,结果很可能造成国力衰弱被胡人所吞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假设的,对我们来说,谁胜谁负已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带来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注重实践调查,不能依赖于某物,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且又要批评吸收别人的见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