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内因外缘”的内因指的是什么?是不是物质?

所以说 内因是意识喽 你讲的六根等 不是说人类吗 山川草木都有这些?

内因,就是你自己的起心动念!比如说,你想造一艘船,那么你的这个想法就是内因。然后,你才会去向外寻找各种各样的材料(向外寻找的这些材料就是外缘)去组建建造这艘船!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切唯心造!如果,你不想。那么就不会有船之类的东西出现,就是因为你的一个起心动念,所以才会有的后面的种种事情!如果,得不到哪些所需要的造船的材料,那么你就会痛苦,纠结,烦恼等等。这就是痛苦的根源!希望,您能够明白!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2
  【 内因外缘 】 《 佛学大词典 》
  凡能直接产生结果之内在原因,称为内因;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之外在原因,称为外缘。故内因外缘又称作亲因疏缘。如欲受身时,以自己之业识为内因,而以父母之精血为外缘。又于净土门,相对以佛之本愿为外缘,而以定散之行或真实之信为往生之内因。〔入阿毗达磨论卷下、成唯识论卷八、观经疏序分义、观经玄义分传通记卷三〕

  就类似像我们高中政治里讲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在佛学里讲就是自己自身的条件,六根,八识,外因就是外在条件,二者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事物。

  不光是意识啊,意识跟佛教说的“识”是不一样的。心对于境而了别,名为识。

  依唯识宗之解释,吾人能识别、了别外境,乃因识对外境之作用所显现,故于此状态之识称为表识、记识。于大、小乘佛教皆立有六识说。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成立八识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22
我不引佛经的回答,我只说下自己看法,可能有些误解,希望楼主能用自己的思想来取舍。

内因不会是物质。因为佛教认为草木山石,也就是物质,是属于四大的,无有感情。附提下:植物有情论是近代某邪师所主张的,但佛经明确提出:若说植物有情则为魔说,所以这点可以肯定。

所谓因,是指能影响到自己的人与事,这些分外因内因,也可以说是自业共业。

我打个比方,比如清朝你是汉人,你可以选择反清复明为理想而奋斗,也可以选择归顺清朝治理天下让百姓有安稳日子,清灭了明,你是明朝遗民这些都是外因,而你的思想,以及当时能影响到你的事物,比如你看到清兵的行为等等,这就是内因了。

而不论内因外因,它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这就牵涉到了十二因缘。
再打个比方,侏罗纪的一只恐龙如果在它的时代额外的做了个动作,那么历史就将改写。再比如,我早上先穿左边的鞋子与先穿右边的鞋子所导致以后事物的影响也绝对不同,但我先穿哪个鞋子又是受到各种因素所影响。

这就是我认为的内因,如果楼主想了解更深入点,建议看下《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第3个回答  2008-04-22
内因是主要矛盾,外缘是次要矛盾。
内外不是以人心区别,而是对事情本身而言。
我是空,外界也是空,但是事情发生了,即使是在心里发生过。
比如,恨一个人,在心里杀死他千百遍,嗔恨心是内因,外缘是他让你恨的原因。但是,在你心里,也有慈悲心等等。所有这些心都可能成为内因,也就是本质。这是与唯物论根本不同之处。
第4个回答  2008-04-22
内因是能见能闻 嗅尝觉知 亦复如是
外缘是所见所闻。。。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