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说说芭蕾舞传入中国的时间吧?

芭蕾舞20世纪初传入中国。

20世纪初,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但规模有限。此后,陆续有俄侨来中国开办业余私立芭蕾舞学校,以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较有影响——对中国的芭蕾启蒙教育有积极作用。

芭蕾舞剧在中国的真正兴起和发展,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与中国政府对一切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都采取积极吸纳、支持的基本方针具有密切的关系。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扩展资料:

角色

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

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 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女主角独舞,最后才是终曲coda)双人快板,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

2、独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单独或三、四人演出者。

3、群舞者: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但复杂的画面变化,整场气氛烘拖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芭蕾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4
早在20世纪初期,就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此后,陆续有俄侨来中国开办业余私立芭蕾舞学校,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但由于规模较小,其影响十分有限。芭蕾舞真正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是解放以后的事。
  
  1953年11月,为迎接十月革命节的到来,中国政府特别邀请了莫斯科大剧院的六台不同节目到北京天桥剧场等场地演出。大型芭蕾舞剧《天鹅湖》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演出的主演正是当年的苏联芭蕾女皇乌兰诺娃。在柴科夫斯基作曲的经典音乐下,她和舞伴古谢夫美轮美奂的演绎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许多中国观众。也使中国观众从此与俄罗斯芭蕾,特别是《天鹅湖》这一剧目,结下了不解之缘。
  
  鉴于这门艺术本身独特的感染力,加上中苏双方上层的推动,1954年2月,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舞蹈教员训练班,该班学员46名,分为四个专业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外国代表性民间舞(性格舞)。同时聘请前苏联的芭蕾专家,舞蹈演员奥`阿`伊莉娜担任舞蹈教员。 奥`阿`伊莉娜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西方的芭蕾艺术,也将世界芭蕾学派中的俄罗斯学派教育体系、美学理想和作品编排方式全面引入中国。应该说第一期“教员训练班”的学员大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芭蕾训练。他们通过刻苦的训练,以半年左右的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在最后的严格考试中全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是这批从舞蹈教员训练班毕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岁月中肩负起中国芭蕾舞教育的重任,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芭蕾舞蹈人才。
  
  1954年9月,一所规模和建制全面的舞蹈专科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将芭蕾舞作为独立专业,正式系统培养芭蕾人才的学校。该学校的教员多数是第一期舞蹈教员训练班的学员,由于借鉴了俄罗斯芭蕾舞学派的几乎全部体系和标准,这所学校在带动中国芭蕾事业的发展上起了骨干的作用。
  
  为了提高中国芭蕾艺术的整体水平,北京舞蹈学校经常邀请一些著名苏联芭蕾艺术家来华演出。在不断的学习中,中国芭蕾舞队伍飞快成长。1957年,在俄国艺术家查普林的指导下,中国首次完整上演了一部芭蕾舞剧——《无益的谨慎》。1958年10月在古谢夫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集中全力,成功的上演了世界著名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奥杰塔扮演者白淑湘)全剧,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之后各地纷纷成立舞蹈训练班,芭蕾舞教学工作也在全国普及开来。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芭蕾艺术在中国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抚今追昔,面对今天的成就,我们不应遗忘《天鹅湖》最初带给国人的震撼及俄国老一辈艺术家对中国芭蕾艺术发展所作的贡献。
第2个回答  2013-01-22
20世纪初,外国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

19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O·A·YEALINA)应邀来京开办第一期“教师训练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21
20世纪初,外国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
19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O·A·YEALINA)应邀来京开办第一期“教师训练班”。
第4个回答  2015-07-08
  20世纪初,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但规模有限。此后,陆续有俄侨来中国开办业余私立芭蕾舞学校,以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较有影响——对中国的芭蕾启蒙教育有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芭蕾舞剧在中国的真正兴起和发展,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与中国政府对一切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都采取积极吸纳、支持的基本方针具有密切的关系。
  最初,对中国芭蕾具有影响力的是俄罗斯学派。从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O·A·YEALINA)应邀来京开办第一期“教师训练班”起,到58年中国上演第一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芭蕾实现了初创期的神速“3级跳”。在此期间,谙熟芭蕾艺术的戴爱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期“教师训练班”的学员(大都接受过一定的芭蕾训练),以半年的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通过严格的考试全部合格。他(她)们成为同年创建的北京舞蹈学校,芭蕾专科的教学骨干。此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成长为真正的芭蕾教育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实现“3级跳”的重要举措是边训练,边实践演出。这一时期常有著名苏联芭蕾艺术家来华演出,精湛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中国人逐渐熟悉、喜爱起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