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论述科学问题构成特征在科学研究中作用

如题。

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
科学问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3-4]。
1) 时代性。科学问题产生于对背景知识的分析,反映一定时期的科学背景能力(知识、技术、方法等因素所显示的能力)对所提问题的求解理想差距。时代所提供的科学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因而,科学问题总是科研人员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的。例如,关于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在19世纪的知识背景下魏斯曼提出了“种质”和“体质”的问题,20世纪初摩尔根提出的则是“基因”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则提出了生物大分子DNA的结构问题。
2) 主客观统一性。科学问题的内容是客观地存在于背景知识之中的,在条件具备和成熟时,科学问题总会形成和发生,一种科学理论一旦被创造出来,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概念模糊和理论中的逻辑矛盾,其与其他理论之间、经验事实之间的关系上的问题,等等)都已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此,科学问题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但是,科学问题的提出、表达及其解答又都带有科研人员的主观特性,因为针对同一个未知内容,不同的研究人员会提出具有不同内容或不同形式的科学问题。例如,一只熟透了的苹果落地了,甲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这只苹果会掉在地上?”乙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有重量的物体都会自发下落?”丙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物体之间会有吸引作用?”因此,科学问题又具有主观性。可见,科学问题本身是主客观的统一。
3) 探索性。根据问题所构成的疑难的性质,可将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知识性问题仅仅产生于对背景知识的无知,而不是产生于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它所反映的只是对所提问题的求解理想与提问者当前能力的差距。问题的求解过程对于背景知识而言不提供新东西,解决这类问题只是学习和掌握背景知识的过程,例如,“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背景知识中是已知的,只是提问者不知道,但科学界是知道的,提问者通过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感染引起的。”探索性问题则产生于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反映当前科学技术背景能力对于所提问题的求解理想的差距,问题的答案在背景知识中是未知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新的信息或掌握新的方法才能达到问题之求解,因此在求解过程中将包含许多新的发现。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必须是探索性问题,它的答案不仅提问者不知,整个科学界都不知。因此,对科学问题的求解,将对背景知识提供新东西,甚至即使没有最终解决问题,也能提供新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